[实用新型]路沿式雨水口截污过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07176.8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74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锦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3/04;E03F5/06;E03F5/14;B01D36/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捷;蔡学俊 |
地址: | 350718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沿式 雨水 口截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沿式雨水口截污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路沿石和设在路沿石下方的雨水排水管网,所述雨水排水管网连接雨水口井体的下部,所述雨水口井体的上部嵌在路沿石缺口中,所述雨水口井体内设有用于过滤水的第一挂蓝,第一挂蓝上口低于路面,所述雨水口井体朝向路面的一侧设有位置高于第一挂蓝上口的雨水排入口,所述雨水排入口侧部设有泥沙沉淀槽,该泥沙沉淀槽具有通向雨水口井体内部的渗水孔。本实用新型路沿式雨水口截污过流装置设计合理,可以避免石子、树叶、食物果皮等垃圾物流入雨水井中,从而有利于减少管网内垃圾的沉积,减少水体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沿式雨水口截污过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路面上的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的首要通道是雨水口,雨水口污染的控制,是截断污染源的最有效方法,但传统雨水口由于结构的原因,杂物如泥沙、石子、树叶、食物果皮等固体垃圾容易排入,该些杂物在通常状态下即沉积在雨水口底部的下凹区内,逐渐成为蚊子、苍蝇等繁殖生长地,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网内沉积物不断增加,进而引起受纳水体的严重污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沿式雨水口截污过流装置,该路沿式雨水口截污过流装置设计合理,有利于减少管网内垃圾的沉积,减少水体的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路沿式雨水口截污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路沿石和设在路沿石下方的雨水排水管网,所述雨水排水管网连接雨水口井体的下部,所述雨水口井体的上部嵌在路沿石缺口中,所述雨水口井体内设有用于过滤水的第一挂蓝,第一挂蓝上口低于路面,所述雨水口井体朝向路面的一侧设有位置高于第一挂蓝上口的雨水排入口,所述雨水排入口侧部设有泥沙沉淀槽,该泥沙沉淀槽具有通向雨水口井体内部的渗水孔。
进一步的,上述雨水口井体的截面呈矩形,其长度大于第一挂蓝,在第一挂蓝的旁侧设有一个第二挂蓝。
进一步的,上述雨水口井体的截面呈矩形,其长度大于第一挂蓝,在第一挂蓝的两旁侧各设有一个第二挂蓝,其中一侧第二挂蓝的上口高于另一侧第二挂蓝的上口。
进一步的,上述第二挂蓝的滤孔孔隙大于第一挂蓝的滤孔孔隙。
进一步的,上述泥沙沉淀槽内设置有透水材料块。
进一步的,上述雨水口井体的上部设有可开启的翻盖,该翻盖沿长度方向为一整块或为若干块。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挂蓝呈倒锥台状的漏斗,所述漏斗周部密布有滤孔,该漏斗上口具有外伸凸缘,该外伸凸缘支撑在雨水口井体阶梯上。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挂蓝的外周套设有外漏层,外漏层的滤孔小于第一挂蓝的滤孔。
进一步的,上述雨水口井体内且位于第一挂蓝下方的底面朝向雨水排水管网方向倾斜。
进一步的,上述雨水口井体内且位于第一挂蓝下方两旁侧的底面朝向第一挂蓝下方方向倾斜。
本实用新型路沿式雨水口截污过流装置的工作原理,在平时未下雨仅有少量水、泥土时,水、泥土从路面流入泥沙沉淀槽,并从渗水孔排入雨水口井体中,在进入雨水口井体中后又经过第一挂蓝,经过第一挂蓝的过滤后,泥水混合物中的泥被过滤除一部分,仅细颗粒流入井底,并排入雨水排水管网中;在下较大雨水时,路面上即有石子、树叶、食物果皮等流动垃圾物,该些垃圾物即从雨水排入口排入雨水口井体中,继而流入第一挂蓝中,经过第一挂蓝的过滤,该些石子、树叶、食物果皮等流动垃圾物即滞留在第一挂蓝中,仅雨水和细泥土流入井底,并排入排水管网中。
本实用新型路沿式雨水口截污过流装置设计合理,可以避免石子、树叶、食物果皮等垃圾物流入雨水井中,从而有利于减少管网内垃圾的沉积,减少水体的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锦,未经张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071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铁车辆车钩检修辅助工装
- 下一篇:一种实现S环轨迹的热能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