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故障安全型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08402.4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64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奇;李亚斐;胡延伟;顾仁;袁吉增;任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高帕拉特(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42 | 分类号: | F22B37/4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王凯迪 |
地址: | 467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故障 安全 锅炉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故障安全型锅炉,属于锅炉检测技术领域。现有锅炉的温度、压力及液位等信号的采集和处理都是采用普通型的单支传感器,一旦发生传感器失灵,可能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通过锅炉上设置的故障安全型的双传感器采集温度、压力和液位信息,PLC柜的模拟量输入模块与各传感器连接,接收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发送给信号处理模块,由信号处理模块进行逻辑运算,当两个传感器发来的信号偏差大于预设置标准或至少有一个传感器失灵,进行报警或停炉。通过双传感器采集锅炉的温度和压力信息,防止在锅炉超温超压时因单个传感器失灵导致的安全事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故障安全型锅炉,属于锅炉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极加热是利用水的高热阻特性,直接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并产生蒸汽的一种技术。加热电压采用中压电,电压≥6kV。高压电极式锅炉采用10kV高压电极直接加热一定电导率范围的纯水的方式工作,具有工作电压高、锅体内压力大等特点。
电极式锅炉就是利用含电解质水的导电特性,通电后被加热产生热水或蒸汽。一般采用电厂的除盐水,除盐水的导电率(25℃)一般为0.3μs/cm,该水不导电。因此锅炉内必须加入一定的电解质,使炉水具有一定的电阻,才能使其导电。由于是利用水的电阻性直接进行加热,电能100%转化成热量,基本没有热损失。当锅炉缺水时,电极间的电流通道被切断。不存在类似常规锅炉那样因缺水烧坏的现象。
现有传统燃油燃气锅炉及电极锅炉的温度、压力及液位等信号的采集和处理都是采用普通型的单支传感器,一旦发生传感器失灵,可能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故障安全型锅炉,用于解决锅炉出现超温超压时因传感器失灵导致事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故障安全型锅炉,包括锅炉和控制器,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检测锅炉内蒸汽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定距离间隔设置于与锅炉连接的蒸汽管道上,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器。
在锅炉的蒸汽管道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检测锅炉内蒸汽温度,避免了在锅炉超温时单个温度传感器失灵导致的安全事故,提高了锅炉的安全性,采用故障安全型的双温度传感器,在锅炉发生异常时,提前产生预警信号,杜绝事故发生。
进一步地,在上述锅炉中,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检测锅炉内蒸汽气压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定距离间隔设置于与锅炉内部连接的金属引压管上,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在锅炉上通过金属引压管连接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来测量锅炉内的蒸汽气压,并与控制器连接,避免了在锅炉超压时单个压力传感器失灵导致的安全事故,提高了锅炉的安全性,采用故障安全型的双压力传感器,在锅炉发生异常时,提前产生预警信号,杜绝事故发生。
进一步地,在上述锅炉中,所述设定距离为100mm。
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间隔100mm设置,保证采集的温度、压力参数偏差小,更准确的反映同一被测区域的温度和压力信息。
进一步地,在上述锅炉中,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检测锅炉内液体下液位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锅炉中,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正压腔连通锅炉内液体下液位的最低点,负压腔连通锅炉内液体下液位的最高点以上部分。
在锅炉上设置至少两个液位传感器,其正压腔连通下液位最低点,负压腔连通下液位最高点以上部分,并与控制器连接。避免了因单个液位传感器失灵导致的安全事故,提高了锅炉的安全型,采用故障安全型的双液位传感器,在锅炉发生异常时,提前产生预警信号,杜绝事故发生。
进一步地,在上述锅炉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蒸汽管道的正上方。
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蒸汽管道正上方,蒸汽更容易与温度传感器接触,采集的蒸汽温度信息更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高帕拉特(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平高帕拉特(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084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