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层式压敏电阻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17389.9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96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何昌幸;廖三棨;叶秀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7/105 | 分类号: | H01C7/105;H01C17/30;H01C1/14;H01C17/28;H01C1/028;H01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梁丽超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压敏电阻 | ||
1.一种多层式压敏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式压敏电阻包括:
一多层式堆栈结构,所述多层式堆栈结构包括一绝缘载体、设置在所述绝缘载体内的多个第一内导电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载体内的多个第二内导电层,且多个所述第一内导电层与多个所述第二内导电层交替排列;以及
一外电极结构,所述外电极结构部分地包覆所述多层式堆栈结构,所述外电极结构包括电性接触多个所述第一内导电层的一第一外电极层以及电性接触多个所述第二内导电层的一第二外电极层,且所述第一外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外电极层分别包覆所述多层式堆栈结构的一第一侧端部以及一第二侧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式压敏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载体包括一绝缘上盖、一绝缘下盖以及连接于所述绝缘上盖与所述绝缘下盖之间的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的周围具有一第一外表面、一第二外表面、一第三外表面以及一第四外表面,且多个所述第一内导电层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内导电层交替排列在所述绝缘本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式压敏电阻,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内导电层具有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一外表面裸露的一第一前裸露端、面向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二外表面的一第一后内埋端、面向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三外表面的一第一左内埋端以及面向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四外表面的一第一右内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式压敏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裸露端电性接触所述第一外电极层,所述第一后内埋端对应于所述第一前裸露端且被包覆在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第一左内埋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前裸露端与所述第一后内埋端之间且被包覆在所述绝缘本体内,且所述第一右内埋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前裸露端与所述第一后内埋端之间且被包覆在所述绝缘本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式压敏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导电层具有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二外表面裸露的一第二前裸露端、面向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一外表面的一第二后内埋端、面向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四外表面的一第二左内埋端以及面向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三外表面的一第二右内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式压敏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裸露端电性接触所述第二外电极层,所述第二后内埋端对应于所述第二前裸露端且被包覆在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第二左内埋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前裸露端与所述第二后内埋端之间且被包覆在所述绝缘本体内,且所述第二右内埋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前裸露端与所述第二后内埋端之间且被包覆在所述绝缘本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式压敏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载体符合下列的条件:G与T1的比值为1:0.3~1.0,G与T2的比值为1:0.3~1.0,D11与G的比值为1:0.3~1.0,D12与G的比值为1:0.3~1.0,D21与G的比值为1:0.3~1.0,且D22与G的比值为1:0.3~1.0;其中,T1为所述绝缘上盖的厚度,T2为所述绝缘下盖的厚度,G为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内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内导电层之间的距离,D11为所述第一内导电层的所述第一左内埋端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三外表面之间的距离,D12为所述第一内导电层的所述第一右内埋端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四外表面之间的距离,D21为所述第二内导电层的所述第二左内埋端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四外表面之间的距离,D22为所述第二内导电层的所述第二右内埋端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三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8.一种多层式压敏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式压敏电阻包括:
一多层式堆栈结构,所述多层式堆栈结构包括一绝缘载体、设置在所述绝缘载体内的多个第一内导电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载体内的多个第二内导电层,且多个所述第一内导电层与多个所述第二内导电层交替排列;以及
一外电极结构,所述外电极结构部分地包覆所述多层式堆栈结构,所述外电极结构包括电性接触多个所述第一内导电层的一第一外电极层以及电性接触多个所述第二内导电层的一第二外电极层,且所述第一外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外电极层分别包覆所述多层式堆栈结构的一第一侧端部以及一第二侧端部;
其中,所述绝缘载体包括一绝缘上盖、一绝缘下盖以及连接于所述绝缘上盖与所述绝缘下盖之间的一绝缘本体,且所述绝缘本体的周围具有一第一外表面、一第二外表面、一第三外表面以及一第四外表面;
其中,所述绝缘载体符合下列的条件:G与T1的比值为1:0.3~1.0,G与T2的比值为1:0.3~1.0,D11与G的比值为1:0.3~1.0,D12与G的比值为1:0.3~1.0,D21与G的比值为1:0.3~1.0,且D22与G的比值为1:0.3~1.0;
其中,T1为所述绝缘上盖的厚度,T2为所述绝缘下盖的厚度,G为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内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内导电层之间的距离,D11为所述第一内导电层的一第一左内埋端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三外表面之间的距离,D12为所述第一内导电层的一第一右内埋端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四外表面之间的距离,D21为所述第二内导电层的一第二左内埋端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四外表面之间的距离,D22为所述第二内导电层的一第二右内埋端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三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佳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1738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切机边料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种植用智能自然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