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罐底排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21674.8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52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尹继红;杨立军;胡洋;孙国明;高振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丰工程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3 天津市滨海新区高新区塘沽海洋***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罐底排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罐底排砂装置。所述一种新型罐底排砂装置,包括:旋流筒体、排砂喇叭口、排砂管;所述旋流筒体的顶部为闭合的,底部为敞开的;所述旋流筒体的侧壁面上设置有切向入口;所述排砂管位于旋流筒体的中轴线上,排砂管的顶部贯穿旋流筒体的顶部并延伸至旋流筒体外部,排砂管的顶部设置有排砂出口;所述排砂喇叭口与排砂管的底部连接在一起,且排砂喇叭口的外壁面与旋流筒体的底部形成环状出口。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快速的清除罐体底部的泥砂,提升了除砂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罐底排砂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罐体的底部容易有泥砂沉积,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清除。常规是直接使用冲砂管线开孔冲击泥砂,但是其冲击的作用面仅为一点,不容易进行大面积的冲击,造成除砂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一种新型罐底排砂装置,包括:旋流筒体、排砂喇叭口、排砂管;
所述旋流筒体的顶部为闭合的,底部为敞开的;所述旋流筒体的侧壁面上设置有切向入口;
所述排砂管位于旋流筒体的中轴线上,排砂管的顶部贯穿旋流筒体的顶部并延伸至旋流筒体外部,排砂管的顶部设置有排砂出口;
所述排砂喇叭口与排砂管的底部连接在一起,且排砂喇叭口的外壁面与旋流筒体的底部形成环状出口。
可选地,所述排砂喇叭口的外壁面为光滑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旋流筒体、排砂喇叭口和排砂管,能够增加水流冲击泥砂的作用范围,有利于快速的清除罐体底部的泥砂,提升了除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旋流筒体的内部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排砂喇叭口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与本实用新型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
一种新型罐底排砂装置,包括:旋流筒体1、排砂喇叭口2、排砂管3;
如图1所示,所述旋流筒体1的顶部为闭合的,底部为敞开的;所述旋流筒体1的侧壁面上设置有切向入口11,冲洗水从切向入口11流入旋流筒体1的内部;
所述排砂管3位于旋流筒体1的中轴线上,排砂管3的顶部贯穿旋流筒体1的顶部并延伸至旋流筒体1外部,排砂管3的顶部设置有排砂出口31;
如图2所示,所述排砂喇叭口2与排砂管3的底部连接在一起,且排砂喇叭口2的外壁面与旋流筒体1的底部形成环状出口12。
进一步地,所述排砂喇叭口2的外壁面为光滑的,减小水流在排砂喇叭口2上流动阻力。
工作原理:
水流从切向入口11高速流入旋流筒体1的内部,在旋流筒体1的内部呈螺旋状流动,流过排砂喇叭口2的外壁面,最终沿着排砂喇叭口2的外壁面射出,作用范围大,将罐体底部的泥砂搅动,排砂出口31连接有泵体,罐体底部被搅动的泥砂从排砂出口31排出,达到了排出罐体底部泥砂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特别地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文中所用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丰工程技术(天津)有限公司,未经利丰工程技术(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216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用隔板分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OPL多协议嵌入式网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