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压接小线径铝或铝合金导线的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22862.2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97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武军;毛建伟;王荣喜;尚亚强;李厚琨;杜艳平;陈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533;H01R4/62;H01R4/18;B60R16/02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栗改 |
地址: | 45803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压接小线径铝 铝合金 导线 端子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压接小线径铝或铝合金导线的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包括电气连接部和电线压接部,电气连接部包括公端或母端,端子本体的公端与相配合端子本体的母端相插接;电线压接部包括导体压接部和绝缘压接部,导体压接部、绝缘压接部与导线相配合的压接面上均涂覆有防蚀剂层,导体压接部与导线相配合的压接面上设有刺破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体压接部和绝缘压接部的压接面上涂覆防蚀剂层,有效解决端子与铝或铝合金导线连接时接触部位由于电位差大产生电偶电化学腐蚀的问题;通过在导体压接部的压接面上设置菱形凹坑,有效解决端子与铝或铝合金导线连接时接触部位由于铝导线表面易形成氧化层产生的连接电阻增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压接小线径铝或铝合金导线的端子。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电线束都是采用铜导线作为能量和信号传输的载体,随着有色金属铜在全球的资源越来越少,价格也在迅猛增长,使汽车线束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为减轻汽车重量,降低油耗和成本,铝及铝合金线束在汽车上开始得到一些应用。然而铝及铝合金与铜端子接触时由于电位差大易产生电偶电化学腐蚀,为解决此问题目前多采用焊接的铜铝端子防止电偶电化学腐蚀的发生。而焊接的铜铝端子不仅价格较高,且一般只适用于规格较大的线束及端子,而汽车上小规格的线束大量存在,因此,焊接端子无法使汽车上铝导线得到普及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压接小线径铝或铝合金导线的端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端子与铝或铝合金导线连接时接触部位由于电位差大易产生电偶电化学腐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压接小线径铝或铝合金导线的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包括电气连接部和电线压接部,电气连接部设置在电线压接部的前端,所述电气连接部包括公端或母端,端子本体的公端与相配合的端子本体的母端插接连接;电线压接部包括导体压接部和绝缘压接部,导体压接部的前端与公端或母端相连接,导体压接部的后端与绝缘压接部相连接,且导体压接部、绝缘压接部与导线相配合的压接面上均涂覆有防蚀剂层,导体压接部与导线相配合的压接面上设置有刺破结构。
所述防蚀剂层是由矿物油或合成油为载体、并添加0.2%~0.4%的纳米铜粉颗粒或铝粉颗粒制成的涂层。
所述防蚀剂层的涂覆厚度为20~60μm。
防蚀剂层均匀涂覆到铜带的局部或整体上,端子本体冲压后防蚀剂层均匀分布于导体压接部和绝缘压接部的内侧。
防蚀剂层均匀涂覆于导体压接部和绝缘压接部的内侧。
所述刺破结构包括凹坑组一和凹坑组二,凹坑组一和凹坑组二的数量均设置有多组、且纵向相间排布在导体压接部与导线相配合的压接面上。
所述凹坑组一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菱形凹坑一,凹坑组二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菱形凹坑二,且菱形凹坑二的边长大于菱形凹坑一的边长;相邻的两个菱形凹坑一和相邻的两个菱形凹坑二均成中心对称设置。
所述菱形凹坑一的边长为0.3~0.5mm,菱形凹坑二的边长为0.5~0.8mm,且菱形凹坑一或菱形凹坑二的平行边距为0.3~0.8mm。
菱形凹坑一或菱形凹坑二的深度为0.1~0.2mm且不大于导体压接部的厚度的1/3。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体压接部和绝缘压接部与导线相配合的压接面上均涂覆防蚀剂层,且所涂覆的防蚀剂层是由矿物油或合成油为载体、并添加0.2%~0.4%的纳米铜粉颗粒或铝粉颗粒制成,可有效解决端子与铝或铝合金导线连接时接触部位由于电位差大产生电偶电化学腐蚀的问题;通过在导体压接部与导线相配合的压接面上设置菱形凹坑,可有效解决端子与铝或铝合金导线连接时接触部位由于铝导线表面易形成氧化层产生的连接电阻增大问题。本实用新型整体连接可靠、使用安全,同时系统重量和成本均大幅降低,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便于加工制造。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228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清淤的涵管结构
- 下一篇:一种玻璃大棚的玻璃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