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贴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24000.3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08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鲁聪;李晶;李祖院;韩莉萍;李前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6/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吴慧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组 胶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贴胶结构,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芯,相邻电芯之间采用双面胶连接,电芯上设有沿电芯横向布置的横胶和沿电芯纵向布置的纵胶,横胶位于纵胶的上方,横胶位于电芯贴合面的上端。横胶为长条形胶条,横胶的长度等于电芯贴合面横向方向的长度。纵胶为长条形胶条,纵胶包括胶条Ⅰ和胶条Ⅱ,胶条Ⅰ和胶条Ⅱ分别设置在电芯贴合面的两侧边处。这样在使用双面胶粘接相邻的电芯时,横胶为沿电芯贴合面横向方向设置的双面胶,横胶可将产生的焊渣接住,避免焊渣进一步下落掉入到相邻电芯之间的间隙中;而且横胶位于电芯贴合面的上端,即便是焊渣落入到间隙中也会被横胶,同时由于横胶位置高也方便清理焊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贴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模组电芯成组一般会采用粘贴双面胶的方式来增加电芯间Z方向能承受的的剪切力,目前一般采用纵向贴两条双面胶的方法。由于双面胶有一定的厚度导致电芯之间会有间隙,而在电芯组装好后进行激光焊接busbar,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焊渣。如果有焊渣进入间隙未被发现,会使动力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因蓝膜被破坏发生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电池模组贴胶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焊渣进入相邻电芯之间的间隙未被发现,导致动力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因蓝膜被破坏发生短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池模组贴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芯,相邻电芯之间采用双面胶连接,电芯上设有沿电芯横向布置的横胶和沿电芯纵向布置的纵胶,横胶位于纵胶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横胶为长条形胶条,横胶的长度等于电芯贴合面横向方向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纵胶为长条形胶条,纵胶包括胶条Ⅰ和胶条Ⅱ,胶条Ⅰ和胶条Ⅱ分开设置,胶条Ⅰ和胶条Ⅱ分别设置在电芯贴合面的两侧边处。
进一步的,所述胶条Ⅰ和胶条Ⅱ的长度小于电芯纵向方向的长度,且胶条Ⅰ和胶条Ⅱ均位于横胶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胶条Ⅰ和胶条Ⅱ之间的距离小于横胶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电芯贴合的贴合面上设有用于放置横胶和纵胶的槽体,横胶和纵胶均为双面胶,槽体的深度小于双面胶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包括槽体Ⅰ、槽体Ⅱ和槽体Ⅲ,槽体Ⅰ沿横向设置在电芯上,槽体Ⅱ和槽体Ⅲ沿纵向设置在电芯上,槽体Ⅰ的长度大于槽体Ⅱ与槽体Ⅲ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横胶设置在槽体Ⅰ中,胶条Ⅰ和胶条Ⅱ分别设置在槽体Ⅱ和槽体Ⅲ中。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Ⅰ等于电芯贴合面横向方向的长度,槽体Ⅱ与槽体Ⅲ相互平行设置,槽体Ⅱ和槽体Ⅲ与槽体Ⅰ垂直。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本实用新型的电芯贴胶方式,在不改变原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横向贴一条双面胶加纵向贴两条双面胶的方式,防止了生产过程中焊渣或其他异物进入电芯之间,降低了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因蓝膜被破坏发生短路的可能性,该方式适用于所有采用双面胶粘结的动力或储能电池模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热油炉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电芯;2、横胶;3、纵胶;31、胶条Ⅰ;32、胶条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240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力电池包箱体结构
- 下一篇:新型预装式多回路智能配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