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踢脚线取暖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38291.1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98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严晓;岳晓锋;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F24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31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踢脚线 取暖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踢脚线取暖器,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加热组件和送风组件;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顶部形成有出风口;所述送风组件包括风机和与所述风机的出风部连接的导风壳,所述导风壳位于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进风口之间,并沿所述加热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导风壳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出风孔和用于分隔多个所述出风孔的多个导风板,所述导风板朝向所述导风壳内凸设。本申请的踢脚线取暖器可以包括自然对流模式和强力对流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在强力对流模式下,风机直接抽取外界空气送至加热组件,被加热后转化为热空气从壳体顶部的出风口送出,相比于自然对流模式制热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踢脚线取暖器。
背景技术
踢脚线取暖器是一种新型取暖产品,外型为地脚线形式。踢脚线取暖器安装在室内的踢脚线位置处,不影响室内环境且减少室内空间占用。
现有踢脚线取暖器一般为自然对流式加热,踢脚线取暖器工作时,发热体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加热周边的空气,被加热的热空气自然往上流动,冷空气则从底部补充,平衡气压差。补充后的冷空气经过发热体加热后,继续往上流动,如此循环,形成自然对流。自然对流式加热的踢脚线取暖器存在加热速度慢,效率不高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踢脚线取暖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踢脚线取暖器,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加热组件和送风组件;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顶部形成有出风口;所述送风组件包括风机和与所述风机的出风部连接的导风壳,所述导风壳位于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进风口之间,并沿所述加热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导风壳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出风孔和用于分隔多个所述出风孔的多个导风板,所述导风板朝向所述导风壳内凸设。
优选地,多个所述出风孔沿所述加热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2个相邻的所述出风孔之间设置有1个所述导风板。
优选地,所述导风壳的截面面积沿背离所述风机的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导风壳的顶面沿所述加热组件的长度方向水平延伸,所述导风壳的底面沿所述加热组件的长度方向倾斜延伸,所述导风壳的底面与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还设有支撑所述导风壳的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包括扇轮和环绕所述扇轮的蜗壳,所述蜗壳与所述导风壳连接,所述导风壳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壳体底部的宽度尺寸,所述进风口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风壳在所述壳体底部的宽度投影区域外。
优选地,所述导风壳包括风道壳和与所述风道壳安装连接的出风板,所述风道壳内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的截面面积沿背离所述风机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出风孔和所述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出风板上。
优选地,所述送风组件的数量为2个,所述壳体的两端均形成有安装腔,每个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1个所述风机,每个所述风机所对应的所述导风壳均延伸至所述加热组件的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踢脚线取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2个隔板,2个所述隔板在所述壳体内分隔出2个安装腔,每个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1个所述风机,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2个所述隔板之间并安装于2个所述隔板上,所述导风壳穿过所述隔板与所述风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踢脚线取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顶部的出风罩,所述出风罩的侧边开口。
优选地,所述踢脚线取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部的支脚,所述支脚将所述壳体与地面间隔开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382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二甲基二硫生产的高效气液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起重机滑轮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