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医用头枕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44557.3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07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俊 |
主分类号: | A61G13/12 | 分类号: | A61G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章威威 |
地址: | 20012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医用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医用头枕,适用于医疗器械领域。为了解决医护人员无法准确而直管地观察病患颈部是否与头枕妥善贴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头枕中设置称量系统,得以将头部对头枕的压力以数值的形式反映出来。本实用新型对于手术过程中病患颈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为一种新型医用头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甲状腺、喉部等手术已开展越来越成熟,数量也越来越多。这类手术为了暴露手术野,普遍需要将颈部后仰,使得手术部位更好暴露,手术能够更顺利地开展。在大量的手术中,我们也发现颈椎的后仰时间过长会对颈椎造成一定损伤,随着现在颈椎病病人越来越多,颈椎正常生理曲度病变病人也增多,这样更加增多了此类手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颈椎损伤甚至截瘫的病例也存在。
在原因分析中,我们发现,过度或长时间后仰以及病人本身存在颈椎病,使得后仰的角度不能达到正常人的后仰角度,头枕部受力过小而颈椎受力较大,过大受力或长时间受力可导致颈椎缺乏头枕部力量支撑而损伤或脊髓受压致严重后果。
目前,临床中在进行此类手术绝大多数摆体位时会在肩下垫枕,头部再垫一头圈固定,但垫的厚度及头颈部受力主要凭借主观估计及经验,缺乏量化的安全参数。所以,发明一种可以量化测算头颈受力而不造成损伤和并发症产品显得非常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医用头枕,量化反映病患头枕部受力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医用头枕,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中有称量系统、显示系统,所述称量系统与所述显示系统连接,所述称量系统为电子式或机械式,所述显示系统为电子式或机械式,所述底座表面有显示器;还包括头圈,所述头圈位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称量系统的压力感受部位位于所述头圈下方。
注:称量系统为电子式或机械式,此为现有技术,可以理解为机械秤或电子秤的称量系统。病患头放在底座上,称量系统感受到病患头部的压力,正常成人头颅重量约为4.5-5.5Kg,绝大多数颈椎病患者表现为后仰受限,平卧后如不垫枕会出现头部悬空状态,麻醉状态颈部肌肉松弛头枕未受力,我们通过头枕下设定一定重量区间,当小于此区间说明头枕部悬空或受力太小,容易出现颈椎损伤。颈椎损伤程度与后仰头枕受力大小和手术时间相关,主要应避免头枕部悬空或受力过小,可以根据正常成人平卧后头枕部受力设定一个范围区间,如设定为低于3-4Kg对应的压力值。头圈可使得病患感受更加舒适,当底部的底座显示出头枕受力过小时,可以换用更高的头枕,或者在原头枕上增加衬垫物,使得病患头颈可以得到支撑。
还包括枕垫,所述枕垫位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头圈的下方。
注:枕垫可设计为硅胶或泡沫层,主要作用是底座与头圈缓冲,同时因手术要使用电刀,要避免头圈直接在底座上万一头部滑动或底座为金属设计需要与人体手术保持绝缘隔绝。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有内头圈槽,所述头圈放置在所述内头圈槽中。
注:头圈槽的设计便于头圈放置在预定位置,即称量系统上方。
所述枕垫所述枕垫的材质为硅胶或泡沫层,所述枕垫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显示器为指针式或电子式。
所述枕垫与所述底座之间可相互分离。
所述枕垫与所述头圈之间可相互分离。
注:可相互分离的设计便于更换部件。
所述枕垫的上表面上有外头圈槽,所述头圈放置在所述外头圈槽中,所述外头圈槽与所述内头圈槽在竖直方向上重合。
所述显示器位于所述底座的侧面上。
所述显示器位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枕垫在与所述显示器对应的地方开设有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俊,未经蒋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445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