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刚度内径测量装置和环刚度试验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53356.X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92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侯月新;吴昊;杨志远;李佟;张帆;金淼;代宏博;陈胜洪;吴琳;阴铎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5/00 | 分类号: | G01M5/00;G01B11/12;G01B7/13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文丽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刚度 内径 测量 装置 试验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刚度内径测量装置和环刚度试验机,包括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轨的安装件;与导轨滑动连接的上横臂与下横臂,上横臂与安装件之间设置有弹性牵引装置;位移测量装置,设置在上横臂和下横臂沿水平方向的外侧。当环刚度试验机的下压组件下压时,上横臂可同步下移,且由于有弹性牵引装置的存在,上横臂的顶端始终与管材内壁贴合,相较于现有的内径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刚度内径测量装置,节省了弹簧和位移测量装置占用的纵向空间,降低了上横臂与下横臂在纵向的最小距离,降低了该环刚度内径测量装置可测量管径的最小值。设置有该环刚度内径测量装置的环刚度试验机也同样降低了可检测的管径的最小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刚度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刚度内径测量装置和环刚度试验机。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管材下线成品后,需要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包括环向拉伸强度、环刚度、压扁试验,以此来检测管材性能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若管材的环刚度不够,管材将产生过大的变形或者被压塌,因此对于承受外部压力的管材,环刚度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根据国标GB/9647-2015,环刚度的测定是将规定的管材试样在两个平行板件间按规定的条件垂直压缩,使管材的径向变形达到3%。根据试验测定造成3%变形的力来计算环刚度。
在测试管材环刚度时需要对管材在竖直方向的直径进行实时监测,根据所测量的直径判断变形是否达到3%。目前测量直径的装置包括上横臂和下横臂,下横臂与试验机底板连接,用于与管材内侧面底部接触,上横臂与试验机的下压板连接,为了同时满足管材的外侧壁与下压板底部接触且管材的内侧壁与上横臂接触,在上横臂前端顶部设置有用于与管材内侧面顶部接触的弹簧,弹簧顶端与管材内侧壁顶部接触,同时使管材的外侧壁与下压板紧密接触。此外,在上横臂与下横臂之间还设置有拉线测距仪。
由于弹簧和拉线测距仪的存在,导致现有测量内径的装置占用纵向空间较大,无法对小口径的管材进行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刚度内径测量装置和环刚度试验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内径测量装置占用纵向空间较大,无法对小口径管材进行测量的缺陷,降低管材测量口径的下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刚度内径测量装置和环刚度试验机,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轨;上横臂和下横臂,所述上横臂和所述下横臂均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且所述上横臂和所述下横臂可沿竖直方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所述上横臂与所述安装件之间设置有用于拉动所述上横臂向上运动的弹性牵引装置;位移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上横臂和所述下横臂沿水平方向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环刚度内径测量装置,所述上横臂与所述安装件或所述导轨之间、所述下横臂与所述安装件或所述导轨之间均设置有锁紧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环刚度内径测量装置,所述锁紧件为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与所述上横臂或所述下横臂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螺栓的螺纹端可与所述安装件或所述导轨卡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环刚度内径测量装置,所述安装件或所述导轨上设置有卡接孔,所述锁紧螺栓的螺纹端可伸入所述卡接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环刚度内径测量装置,所述上横臂的测量端设置有上测量杆,所述上测量杆沿所述上横臂的测量端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上测量杆设置在所述上横臂的顶部;所述下横臂的测量端设置有下测量杆,所述下测量杆沿所述下横臂的测量端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下测量杆设置在所述下横臂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环刚度内径测量装置,所述上测量杆和所述下测量杆均为圆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环刚度内径测量装置,所述弹性牵引装置包括卷轴、钢丝和卷簧,所述卷轴与所述安装件旋转连接,所述卷簧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卷轴之间,所述钢丝缠绕在所述卷轴上,所述卷簧可为所述卷轴提供回旋力,所述卷轴回旋可通过所述钢丝带动所述上横臂向上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533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老年人肺部感染排痰护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雷达传感器控制灯光的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