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岩石坡面覆绿的覆绿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62823.5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67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吴世磊;李红霖;苏宇;邹玉和;陈德朝;贺丽;吴科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76;A01G22/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环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2 | 代理人: | 覃金龙;李斌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岩石 坡面覆绿 固定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岩石坡面覆绿的覆绿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基材混合物层的下表面设有与岩石坡面的上表面相适配的贴敷结构,所述第一基材混合物层内敷设有所述第一镀锌铁丝网,所述第二基材混合物层通过所述第二镀锌铁丝网贴覆在所述第一基材混合物层的上表面,所述锚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镀锌铁丝网和敷设有所述第一镀锌铁丝网的所述第一基材混合物层。第一基材混合物层作为岩石坡面的土体使用,在岩石坡面的固定效果好,避免被冲刷脱落,并且提供以种子辅以营养基质的形式培养整个第二基材混合物层的上表面覆绿的土体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石坡面覆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岩石坡面覆绿的覆绿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岩石坡面覆绿难度大,覆绿难度大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土体很难在坡体上粘结成一定厚度,其二,岩石坡面光滑且坚硬,土体在表面受雨水冲刷很容易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仅适用于岩石坡面角度在45°~60°,而且第一基材混合物层作为岩石坡面的土体使用,固定效果好,避免被冲刷脱落,第一基材混合物层通过第二镀锌铁丝网与第二基材混合物层之间可拆卸布置,以便于室内培养第二基材混合物层的草皮,从而提高覆绿效率的用于岩石坡面覆绿的覆绿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岩石坡面覆绿的覆绿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基材混合物层、第一镀锌铁丝网、第二基材混合物层、第二镀锌铁丝网和锚杆,所述第一基材混合物层的下表面设有与岩石坡面的上表面相适配的贴敷结构,所述第一基材混合物层内敷设有所述第一镀锌铁丝网,所述第二基材混合物层通过所述第二镀锌铁丝网贴覆在所述第一基材混合物层的上表面,所述锚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镀锌铁丝网和敷设有所述第一镀锌铁丝网的所述第一基材混合物层,并伸入至所述岩石坡面内部且拉紧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第一基材混合物层、第一镀锌铁丝网、第二基材混合物层、第二镀锌铁丝网和锚杆的配合设计,第一基材混合物层作为岩石坡面的土体使用,通过第一镀锌铁丝网、第二镀锌铁丝网和锚杆固定,在岩石坡面的固定效果好,避免被冲刷脱落,并且提供以种子辅以营养基质的形式培养整个第二基材混合物层的上表面覆绿的土体环境。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镀锌铁丝网与所述第二基材混合物层之间可拆卸连接。
通过所述第二镀锌铁丝网与所述第二基材混合物层之间可拆卸连接的设计,以便于室内培养形成第二基材混合物层的上表面的覆绿,在后续岩石坡面覆绿过程中可以直接使用第二基材混合物层,从而提高覆绿效率。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镀锌铁丝网与所述第二基材混合物层的下表面的间距为750mm~850mm,所述第二基材混合物层的厚度为180mm~220mm。
通过所述第一镀锌铁丝网与所述第二基材混合物层的下表面的间距为750mm~850mm,所述第二基材混合物层的厚度为180mm~220mm的设计,其覆绿以后很难出现冲刷脱离的情况,安全性更好。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镀锌铁丝网由多块、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材混合物层的上表面的第一网面和多块、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材混合物层的上表面的第二网面组成,所述第一基材混合物层与所述岩石坡面坡顶对应的部分至该第一基材混合物层与所述岩石坡面坡脚对应的部分之间设有多个、且交替布置的第一网面和第二网面,且所述第一网面和所述第二网面之间一体成型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628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物提取压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动态跟踪的雷视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