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前部纵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90403.8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85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魏益波;陈浩文;杨垚;喻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江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张子飞 |
地址: | 402260 重庆市江津***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前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部纵梁结构,包括左纵梁前段总成、右前纵梁总成以及设置于左前纵梁总成和右前纵梁总成端部的横梁总成;所述左前纵梁总成和右前纵梁总成结构相同,所述右前纵梁总成包括纵梁前段、纵梁中段以及连接设置于纵梁中段上的中段连接板;所述中段连接板、纵梁中段以及横梁总成三者呈三角形连接布置,本技术方案的纵梁结构,前段总成设计均为框型截面腔体,纵向布置,提升前部扭转刚度,纵梁前端内部增加溃缩特征筋,改善低速碰撞溃缩能力,横梁总成与纵梁中段总成和中段连接板搭接最为稳定的三角结构,提升了整体的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部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进步,人民物质需求变化,对于汽车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小巧灵动,外观造型可爱,整车尺寸小、操作灵便的微型汽车推出吸引消费者,但对车身前部刚性及扭转强度、低速碰撞吸能作用具有较高的要求。现有的前部纵梁结构在成本控制与轻量化方向上设计要求较多,但是这样往往忽略微型汽车本身结构特点,使其整体的结构强度以及抗扭强度得不到满足。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汽车前部纵梁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技术方案的纵梁结构,前段总成设计均为框型截面腔体,纵向布置,提升前部扭转刚度,纵梁前端内部增加溃缩特征筋,改善低速碰撞溃缩能力,横梁总成与纵梁中段总成和中段连接板搭接最为稳定的三角结构,提升了整体的结构强度。
一种汽车前部纵梁结构,包括左纵梁前段总成、右前纵梁总成以及设置于左前纵梁总成和右前纵梁总成端部的横梁总成;所述左前纵梁总成和右前纵梁总成结构相同,所述右前纵梁总成包括纵梁前段、纵梁中段以及连接设置于纵梁中段上的中段连接板;所述中段连接板、纵梁中段以及横梁总成三者呈三角形连接布置。
进一步,所述纵梁中段一端与纵梁前段连接设置,纵梁中段另一端与横梁总成连接设置;所述中段连接板一端连接设置于纵梁中段的中部,所述纵梁总成端部连接设置于中段连接板侧面。
进一步,所述右前纵梁总成内设置有中段加强板,所述纵梁中段和中段连接板截面均为“U”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纵梁前段由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贴合安装而成,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合围形成截面为矩形的腔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纵梁前段内部安装有截面为“U”型结构的前段加强板,中段连接板内设置有连接加强板。
进一步,所述中段加强板为“U”型结构,所述中段加强板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前段加强板的端部和连接加强板的端部叠合安装。
进一步,所述横梁总成包括截面为“U”型结构的横梁本体以及安装于横梁本体内的横梁加强板。
进一步,所述横梁本体中部开设有腰型减重孔,所述横梁加强板为两个且两个横梁加强板相对于腰型减重孔对称布置,所述左纵梁前段总成与右前纵梁总成相对于腰型减重孔对称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的纵梁结构,前段总成设计均为框型截面腔体,纵向布置,提升前部扭转刚度,纵梁前端内部增加溃缩特征筋,改善低速碰撞溃缩能力,横梁总成与纵梁中段总成和中段连接板搭接最为稳定的三角结构,提升了整体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江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江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904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栓抗振性能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辅助驾驶系统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