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种子去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02945.2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88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张赫;刘延巨;刘延庆;全润丽;赵文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盛鸿种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32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子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种子去尾装置,主要包括底座、电机、控制开关箱、投料槽、搅拌轮和去尾组件,底座上前端固定安装去尾组件,后端固定安装电机和控制开关箱,去尾组件与电机之间安装投料槽,投料槽上部为顶端开口的槽体,槽体下端为管道,管道内安装有搅拌轮,在搅拌轮位置处朝向去尾组件的管道侧壁上开有出料口,去尾组件为轴杆固定连接刷子以及套在刷子外侧的毛刷筒,毛刷筒为圆柱形筒体,毛刷筒侧壁延筒体高度方向加工8个长孔,长孔沿圆周均匀分布,长孔中安装软毛刷,筒体外部通过3个钢带将所述软毛刷固定在毛刷筒上。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去尾效率高,种子消耗率在2%以下,降低了生产成本,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便于种子包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种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菊花类花卉的种子去尾装置。
背景技术
花卉类种子特别是菊花类花卉的种子是细长丝状由种子本体和尾部两部分组成,尾部扁平细长质轻适应种子在野生坏境随风飘散播种,现代种植时,为了促进种子法与生长,采取将种子包衣后种植,所以需要提供不带有尾部的种子本体。传统去尾方式一般是使用工具碾压分离,这种方法容易造成种子的损坏,种子消耗率5%~10%,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种子消耗率低的种子去尾装置,解决种子消耗率高及易损坏种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种子去尾装置,主要包括底座、电机、控制开关箱、投料槽、搅拌轮和去尾组件,底座上前端固定安装去尾组件,后端固定安装电机和控制开关箱,去尾组件与电机之间安装投料槽,投料槽上部为顶端开口的槽体,槽体下端为管道,管道内安装有搅拌轮,在搅拌轮位置处朝向去尾组件的管道侧壁上开有出料口,所述去尾组件为轴杆通过两端的固定板固定连接刷子以及套在刷子外侧的毛刷筒,所述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搅拌轮的轴和轴杆转动,所述毛刷筒一端通过螺母固定连接于投料槽管道侧壁外部,另一端与焊接在底座前端的支撑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毛刷筒为圆柱形筒体,两底面在筒体外侧加工成圆环端面,圆环端面上加工两个筒体固定孔,所述毛刷筒侧壁延筒体高度方向加工8个长孔,长孔沿圆周均匀分布,长孔中安装软毛刷,筒体外部通过3个钢带将所述软毛刷固定在毛刷筒上。
优选的,刷子的刷毛为非金属软毛材质,刷子的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轴杆的两侧,所述刷子的端面与软毛刷重叠,所述刷子的长度与软毛刷的长度相同,端部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支撑板顶部为圆弧形与所述毛刷筒筒壁形状相配合,所述支撑板外侧安装收集槽。
优选的,轴杆两端焊接矩形块,所述固定板为L型面板,一侧面与刷子连接,另一侧面与矩形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装置结构简单,去尾效率高,种子消耗率在2%以下,降低了生产成本,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便于种子包衣。
附图说明
图1为种子去尾装置组装前结构示意图;
图2为种子去尾装置组装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毛刷筒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毛刷筒端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电机,3-控制开关箱,4-投料槽,5-搅拌轮,6-刷子,7-轴杆,8-固定板,9-毛刷筒,10-收集槽,11-支撑板,71-矩形块,91-筒体固定孔,92-软毛刷,93-钢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盛鸿种苗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盛鸿种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029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闸机立式机芯装置
- 下一篇:转子空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