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静载抗裂试验加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09528.0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96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明;王培;赫英毅;全萍;崔雷;崔好林;宋天淼;赵贵珠;张哲;崔婷婷;生成元;黄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杨华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先张法 预应力 混凝土 轨道 板静载抗裂 试验 加载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静载抗裂试验加载系统,平台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结构,平台下方设有往复运动的行走小车,平台下端面通过预埋螺栓固定连接有平行设置的两组反力架,反力架下方固定连接有反力桩,反力桩的底面与行车轨道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两组反力桩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智能千斤顶,智能千斤顶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施力部,施力部底部设有凹槽。此系统分两个轨道板位置,一个为横向检测,另一个为纵向检测,当检测一个类型时,另一个位置的轨道板可以同时进行准备,不会相互影响。对轨道板抗裂性能进行检测,提高轨道板抗裂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轨道板的试验装置,特别是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静载抗裂试验加载系统,属于轨道板检测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对高质量轨道板的需求日益增大,对轨道板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轨道板静载试验采用人工下压千斤顶,在千斤顶顶端安装触感器连接显示器的方式,不仅体积大,过程繁琐,浪费人力物力,而且轨道板受力不均匀,影响试验真实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静载抗裂试验加载系统,对轨道板抗裂性能进行检测,提高轨道板抗裂检测效率。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静载抗裂试验加载系统,平台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结构,平台下方设有往复运动的行走小车,平台下端面通过预埋螺栓固定连接有平行设置的两组反力架,反力架下方固定连接有反力桩,反力桩的底面与行车轨道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两组反力桩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智能千斤顶,智能千斤顶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施力部,施力部底部设有凹槽。
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多于两个的支柱,支柱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行走小车,地面上设有行车轨道,行走小车在行车轨道上往复运动。
所述的行走轨道之间设有横向支梁和纵向支梁,对轨道板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加载平台提高加载同步性,控制方便人力成本低。
此系统分两个轨道板位置,一个为横向检测,另一个为纵向检测,当检测一个类型时,另一个位置的轨道板可以同时进行准备,不会相互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静载抗裂试验加载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施力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横向支梁和纵向支梁分布示意图。
其中,1-平台,2-千斤顶,3-行走轨道,4-反力架,5-反力桩,6-行走小车,7-施力部,8-凹槽,9-横向支梁,10-纵向支梁,11-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静载抗裂试验加载系统,平台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于两个的支柱11,用于支撑整个平台1,支柱1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行走小车6,地面上设有行车轨道3,行走小车6在行车轨道3上来回运动,行走。
平台1下端面通过预埋螺栓固定连接有平行设置的两组反力架4,反力架4下方固定连接有反力桩5,反力桩5的底面与行车轨道3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两反力桩5之间的间距用于放置轨道板。
如图2所示,两组反力桩5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智能千斤顶2,智能千斤顶2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施力部7,施力部7底部设有凹槽8,门型筋可直接下沉至钢梁内,免去切除门型筋环节,用吊车吊起轨道板之后直接放入既定位置即可直接进行加载。所用智能千斤顶为轮辐称重变送器,型号:TB01,测量范围:0-50K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095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密加工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