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精度非接触式人脸测温门禁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14003.6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50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卢冠霖;金晓峰;胡建良;唐友明;许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广电银通金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广电银通金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37 | 分类号: | G07C9/37;G01J5/00;G01J5/02;G01J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林梅繁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接触 式人脸 测温 门禁 识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禁技术领域,为高精度非接触式人脸测温门禁识别装置,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感知模块,感知模块包括底板,以及固定于底板上的测温传感器、图像传感器、防伪传感器和隔热件,测温传感器通过隔热件安装在底板上,图像传感器、防伪传感器并排设置于底板上,图像传感器与防伪传感器在底板上具有相同的安装高度。本实用新型将测温传感器、图像传感器、防伪传感器制作成为一个感知模块,三者相对距离减少,使得测温传感器、图像传感器与被采集者形成的夹角较小,具有更宽的识别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非接触式人脸测温门禁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门禁系统就是对出入口通道进行管制的系统,随着疫情的发展,门禁在疫情的防控检测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对出入人员进行有效管控,有效对杜绝外来人员进入,并对可进入人员进行出入记录,出现问题可快速追溯,有利于减弱影响,快速响应。
目前,在大型公共场所,例如机场,高铁,地铁等公共场所,对进出人员进行测温来筛查有发热症状的人员时,通常采用点温枪或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来进行测温。而传统的红外热成像测温仪,虽然可检测观察到人员热成像测温影像和真彩影像,比点温枪高效,适应面较广,但寻找超温目标比较困难,特别是人流量较大的通行场景(如地铁、高铁站),现场负责发热筛查系统值守的现场工作人员用肉眼想要快速发现红外图像高温区域并与实际人员匹配具有较大难度,影响了二次精准筛查的效率,同时红外测温受湿度、环境温度以及距离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漏检的情况。当拍到乘客手中带有暖手宝、LED显示屏等之类的高温物体时,经常也会引起超温误报。
当前常见的人脸识别测温门禁方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人脸识别后,再通过测试手腕温度来进行门禁管控,此类的缺点在于通行时间较慢;另一类为外置测温模块在人脸识别门禁设备顶端,此类设备的缺点为测温模块和人脸识别采集摄像头的相对距离较大,即两者与被采集者形成的夹角较大,使得被采集者的站位(识别距离、高度)受到较大限制。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精度非接触式人脸测温门禁识别装置,将测温传感器、图像传感器、防伪传感器制作成为一个感知模块,三者相对距离减少,使得测温传感器、图像传感器与被采集者形成的夹角较小,具有更宽的识别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度非接触式人脸测温门禁识别装置,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感知模块,感知模块包括底板,以及固定于底板上的测温传感器、图像传感器、防伪传感器和隔热件,测温传感器通过隔热件安装在底板上,图像传感器、防伪传感器并排设置于底板上,图像传感器与防伪传感器在底板上具有相同的安装高度。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隔热件为隔热塑料垫片。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是影像摄像头,防伪传感器是防伪摄像头。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人脸测温门禁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一补光灯、第二补光灯,第一补光灯、第二补光灯分别设置在感知模块的两侧。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人脸测温门禁识别装置还包括主板,主板上设有主控芯片,主板与感知模块连接;所述机壳包括前盖板、机壳边框和后板;所述主板通过主板支架设于机壳内,显示屏、主板、感知模块、第一补光灯、第二补光灯均固定在主板支架上,所述主板支架与前盖板嵌入机壳边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将测温传感器、图像传感器、防伪传感器制作成为一个感知模块,相比现有技术将测温模块直接外嵌在产品上,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且测温传感器、图像传感器、防伪传感器制作成为一个感知模块,三者相对距离减少,使得测温传感器、图像传感器与被采集者形成的夹角较小,使得被采集者的站位(被采集者与设备的距离,被采集者的身高)的限制变小,识别装置的识别范围更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广电银通金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广电银通金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广电银通金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广电银通金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140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