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摩无级变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17867.3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70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贺先兵;方道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八方电气(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76 | 分类号: | F16H3/7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章荣 |
地址: | 215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级 变速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摩无级变速系统,其涉及电动摩托车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与齿圈沿周向联动;与所述太阳轮连接的第一电动输入单元;与所述蜗杆连接的第二电动输入单元;以及,与所述行星架连接的输出组件。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驱动电机与行星齿轮机构配合来实现无级变速,能够传递较大的扭矩,且传动效率高,同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适用于电动摩托车,能够提高驾驶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摩托车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摩无级变速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摩托车上使用的驱动系统有多种方式,分为直驱、减速和变速三种,其中直驱和减速为固定减速比驱动方式,变速又分为有级变速和无级变速。有级变速主要采用多挡速比,挡位与挡位之间速比清晰,在换挡时需要短时间切断电机动力输出,这样当车辆在某些工况换挡时,会带来冲击,影响车辆行驶舒适性。而目前无级自动变速箱,主要采用皮带或钢带连接,在传递较大扭矩时,会出现打滑现象,散热性能差,不能承受较大的负载,同时传动效率低,应用于电动摩托车上时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摩无级变速系统,其采用多个驱动电机与行星齿轮机构配合来实现无级变速,能够传递较大的扭矩,且传动效率高,同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适用于电动摩托车,能够提高驾驶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摩无级变速系统,包括:
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
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与齿圈沿周向联动;
与所述太阳轮连接的第一电动输入单元;
与所述蜗杆连接的第二电动输入单元;以及,
与所述行星架连接的输出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蜗轮设置于所述齿圈外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蜗轮与齿圈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动输入单元包括与所述太阳轮连接的第一输入轴,以及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进行动力耦合后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动输入单元包括与所述蜗杆连接的第二输入轴,以及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组件包括与所述行星架连接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输出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组件连接有传动组件 。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动输入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电机控制器和第一电池;所述第二电动输入单元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电机控制器和第二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动输入单元包括多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且每一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均独立配置有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和第一电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多个驱动电机与行星齿轮机构配合来实现无级变速,能够传递较大的扭矩,且传动效率高,同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适用于电动摩托车,能够提高驾驶体验;
2、采用了蜗轮蜗杆机构,不仅能够实现转速的传递,还能够利用其锁止功能实现不同的工况,从而能够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电摩无级变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八方电气(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八方电气(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178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