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碳的吸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18596.3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54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柳沛丰;刘磊;周晓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雅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14;C07C213/06;C07C217/58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薛鹏喜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吸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的吸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吸收箱;吸收箱底部设有液体回收池和出液管,出液管上设有第一阀门;吸收箱的顶部设有“T”字型的第一喷液管,吸收箱的上方设有第一旋转电机;第一喷液管的顶端伸入第一套管内,第一套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进液管固接;液体回收池的上方设有“T”字型的第二喷液管;第二喷液管的下部与第二旋转电机固接;第二喷液管的末端伸入第二套管内,第二套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液管固接;吸收箱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进气管;吸收箱顶部设有若干出气口。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以超支化多胺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还能得到富碳流体,回收后可用于提高采油率,提高降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低吸收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CCUS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支化多胺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剧烈增长,2005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国家,2018年达到100亿吨。通过捕获、封存和积极利用排放的碳元素,开发以降低大气中碳含量为根本特征的CO2的捕集、利用及封存技术(CCUS),最为理想状况是实现碳的零排放。目前,从各种混合气体中捕集CO2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吸收法、变压吸附法、膜处理法和低温分馏法,以化学吸收法应用最为成熟,其它主要是实/试验阶段。由于CO2捕集再生蒸汽消耗量大、再生能耗高、高温溶液腐蚀性强、溶液易降解、溶剂损失大、设备投资成本高、捕集设备庞大、循环效率低、降低电厂发电效率等等问题。传统的CO2捕集工艺是通过吸收剂与CO2反应,把气态CO2转变为溶液状态,再通过高温(120℃)分解解析,纯化压缩后储存外运进行封存,这种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成本较高。一种超支化多胺二氧化碳吸收剂是一种新型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后反应生成富碳流体,富碳流体可以作为驱油剂提高石油的采收率。这样既能将二氧化碳封存于油气田中,又能提高石油的采收率,降低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的成本,一举多得。所以需要一种超支化多胺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系统,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率,还能回收富碳流体用于采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支化多胺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后还能得到富碳流体,回收后可用于提高采油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二氧化碳的吸收系统,包括吸收箱;所述吸收箱底部设有液体回收池,所述液体回收池的底部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吸收箱的顶部设有“T”字型的第一喷液管,所述第一喷液管上设有若干开口朝下的第一喷头;所述吸收箱的上方设有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与第一喷液管固接;所述第一喷液管的顶端伸入第一套管内,所述第一套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进液管固接;所述液体回收池的上方设有“T”字型的第二喷液管,所述第二喷液管上设有若干开口朝上的第二喷头;所述第二喷液管的下部与第二旋转电机固接;所述第二喷液管的末端伸入第二套管内,所述第二套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液管固接;所述第二进液管穿过吸收箱的侧壁与外壁连通;所述吸收箱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位于第一喷液管与第二喷液管之间;所述吸收箱的顶部设有若干出气口;所述进气管通过管道与气体冷却器连接;所述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分别通过管道与吸收剂配置箱连接,所述吸收剂配置箱上分别设有水管和吸收剂管;所述出液管通过管道与储液箱连接。
优选的,所述液体回收池的底部和顶部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搅拌器。顶部的侧壁设置搅拌器进行气液混合,将未被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吸收液进一步混合,提高吸收效率。
优选的,相邻的第一喷头之间喷液的范围相接或部分重合;相邻的第二喷头之间喷液的范围相接或部分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为雾化喷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雅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雅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185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气动手持式手枪钻
- 下一篇:一种立轴冲击破碎机的转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