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冷燃料电池端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23766.7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33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国;俞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氢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2465 | 分类号: | H01M8/2465;H01M8/04119;H01M8/0432;H01M8/0438;H01M8/0449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吴昌旭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冷 燃料电池 板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冷燃料电池端板结构,包括端板本体和通过螺栓固定在端板本体左右两端的左端盖和右端盖,在端板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干空气腔体A和设置在干空气腔体A下方的中通纤维管湿空气腔体A,并在左端盖的内部设置干空气腔体B和中通纤维管湿空气腔体B,氢气和干燥空气分别通过左端盖设置的氢气进口B和干空气进口进入双极板机构,在双极板机构内部反应产生电能和水,水通过右端盖设置的湿空气腔体排出,在中通纤维管湿空气腔体A和中通纤维管湿空气腔体B内对干空气腔体A以及干空气腔体B内的需要进入双极板机构的干燥空气进行加湿,完成对进入的干燥空气的加湿处理,无需额外的加湿装置,更加的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冷燃料电池端板结构。
背景技术
氢被认为是公认的理想能源,其三倍于汽油的能量密度和唯一排放物为水的特点,让各个领域对其趋之若鹜。所谓氢燃料电池技术,是指将燃料之中蕴含的化学能由电化学变成电能的一种发电设备。单体电池结构由燃料、氧化剂两种正负电极、电解质构成,其中电解质两侧具有两个隔膜,可以分别起到氢氧化、氢还原两种反应,再由电子经过外负载时形成电力能源。如果仅将氢气作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得到水,可实现零排放。
燃料电池电堆在反应过程中,质子交换膜需维持一定的湿度以保证较高的反应效率,因此要求反应介质需携带一定量的水蒸气进入电堆,这一步通常需通过加湿器来实现;然而增加一个新部件对整个燃料电池系统来说都是不小的工程,不但增大了系统体积,而且增加了系统重量。燃料电池系统高度集成已经是氢燃料电池行业普遍共识。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冷燃料电池端板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冷燃料电池端板结构,包括端板本体和通过螺栓固定在端板本体左右两端的左端盖和右端盖,在中通纤维管湿空气腔体A和中通纤维管湿空气腔体B内对干空气腔体A以及干空气腔体B内的需要进入双极板机构的干燥空气进行加湿,从而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冷燃料电池端板结构,包括端板本体和通过螺栓固定在端板本体左右两端的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端板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干空气腔体A和设置在干空气腔体A下方的中通纤维管湿空气腔体A,并在左端盖的内部设置干空气腔体B和设置在干空气腔体B下方的中通纤维管湿空气腔体B,右端盖的中部也设置有干空气腔体C 以及设置在干空气腔体C下方的湿空气腔体B,且端板本体的两端与左端盖和右端盖连接后,干空气腔体A和干空气腔体B以及干空气腔体C连通,中通纤维管湿空气腔体A和中通纤维管湿空气腔体B以及湿空气腔体B连通,并通过右端盖固定安装在双极板机构上。
优选的,所述端板本体设置有氢气进口A,氢气进口A开设在端板本体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干空气腔体A和中通纤维管湿空气腔体A的边缘处设置有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左端盖设置有干空气进口和湿空气出口,干空气进口和湿空气出口分别开设在左端盖的侧面,且分别与干空气腔体B和中通纤维管湿空气腔体B连通,且在侧面还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左端盖还设置有氢气进口B,氢气进口B开设在左端盖的上端,氢气进口B由开设在左端盖的下端的气道和与气道连通的出气管组成。
优选的,所述右端盖的侧面开设有燃料电池空气进口和燃料电池空气出口,且分别与干空气腔体C和湿空气腔体B连通。
优选的,所述右端盖还设置有氢气进口C和氢气出口,氢气进口C开设在右端盖的上端,氢气出口开设在右端盖的下端,位于湿空气腔体B的下方,且在右端盖上还至多设置两组的压力传感器,并在右端盖的侧面开设燃料电池氢气进口和燃料电池氢气出口,电池氢气进口和燃料电池氢气出口分别与氢气进口C和氢气出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双极板机构包括双极板本体,以及固定安装在双极板本体两端的电池绝缘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氢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艾氢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237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车辆转向节
- 下一篇:一种后叉装置及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