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墙体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29334.7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66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娄霓;刘长松;曲可鑫;庄彤;张海燕;彭典勇;易国辉;张兰英;彭明英;蔡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住人居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58 | 分类号: | E04B2/58;E04B1/80;E04B1/94 |
代理公司: | 北京冬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54 | 代理人: | 李佳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钢结构 模块化 建筑 墙体 模块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墙体模块,包括墙体顶梁、墙体底梁以及设置在所述墙体顶梁与所述墙体底梁之间的竖向钢柱,所述墙体顶梁、所述墙体底梁与所述竖向钢柱围成的区域设置有墙体龙骨,所述墙体龙骨将所述区域分隔为网格分布的多个安装单元;每个所述安装单元上安装有围护墙,所述围护墙包括连接在所述墙体龙骨内外两侧的墙板,所述墙板分别紧贴设置有防水膜,所述防水膜之间设置有防火岩棉保温层,所述防火岩棉保温层包括钢丝网及防火保温岩棉,所述防火保温岩棉附着在所述钢丝网上并压紧充实于所述防水膜之间的空隙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墙体模块。
背景技术
传统的建筑体系和施工方法为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拼装式混凝土的结构模式,该模式需要通过搭手脚架、支模板等工序逐层施工,采用的砌块墙体、外墙抹灰或贴瓷砖,需要外墙搭脚手架,这种传统工艺施工工序复杂,施工时间较长,装配化建造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现有的装配化建造模式中,墙体模块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考虑了框架结构本身的稳固性,而忽略了墙体模块防火性能与保温性能的兼容性。即便在墙体模块的预制过程中,在框架内部设置防火棉或者保温棉,也往往会由于缺少对其进行有效的固定,而导致隔音及保温的性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墙体模块,能够有效改善保温组件以及防火组件在墙体框架上的安装形式,极大增强墙体模块保温性能与防火性能的兼容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墙体模块,包括墙体顶梁、墙体底梁以及设置在所述墙体顶梁与所述墙体底梁之间的竖向钢柱,所述墙体顶梁、所述墙体底梁与所述竖向钢柱围成的区域设置有墙体龙骨,所述墙体龙骨将所述区域分隔为网格分布的多个安装单元;
每个所述安装单元上安装有围护墙,所述围护墙包括连接在所述墙体龙骨内外两侧的墙板,所述墙板分别紧贴设置有防水膜,所述防水膜之间设置有防火岩棉保温层,所述防火岩棉保温层包括钢丝网及防火保温岩棉,所述防火保温岩棉附着在所述钢丝网上并压紧充实于所述防水膜之间的空隙中。
进一步,所述墙板包括位于所述围护墙外侧的外墙板及位于所述围护墙里侧的内墙板,所述外墙板及所述防水膜通过自攻螺钉安装在所述墙体龙骨的外侧,所述内墙板及所述防水膜通过自攻螺钉安装在所述墙体龙骨的内侧。
进一步,所述外墙板位于所述围护墙的外侧还设置有饰面板。
进一步,所述饰面板的材质为PVC或聚氨酯,厚度为10-50mm。
进一步,所述内墙板为水泥纤维板或金属岩棉夹芯板。
进一步,所述水泥纤维板的厚度为5-20mm。
进一步,所述防水膜包括防水透气膜及防水隔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及所述防水隔气膜分别设置在所述防火岩棉保温层的内外两侧。
本实用新型中的板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墙体模块,通过在墙体顶梁、墙体底梁与竖向钢柱围成的区域中设置墙体龙骨,将墙体分隔为多个安装单元,方便了保温防火组件的安装,相较于防火板及保温板在墙体框架上的大面积安装,有效增强了稳定性能。
通过围护墙中包括的防火岩棉保温层,有效实现了防火性能及保温性能的兼容性,并通过钢丝网将防火保温岩棉压紧充实于围护墙内,有效增强了防火保温岩棉安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墙体模块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墙体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模块;11-墙体顶梁;12-墙体底梁;13-竖向钢柱;14-墙体龙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住人居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未经国住人居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293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