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氦检系统用全自动抽真空式氦检漏放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32730.5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48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冉振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尔升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0 | 分类号: | G01M3/20 |
代理公司: | 广东中禾共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99 | 代理人: | 陈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全自动 真空 检漏 放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氦检系统用全自动抽真空式氦检漏放气装置,包括工作台以及设置在工作台顶部的检漏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检漏机构上的锁紧机构,第一真空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收集管,第一收集管的另一端贯穿箱体并延伸,第二真空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气管,且第一抽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收集管的中间,当氦质谱检漏仪检测到工件发生泄漏的时候,关闭第一电磁阀和增压泵,随后通过开启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抽气管上的第三电磁阀,驱动第一真空泵,第一真空泵将工件内部和箱体内的氦气抽取并泵入氦气瓶内,实现了一个真空泵同时将工件内部和箱体内的氦气进行回收,减少了结构,避免氦气泄露,节约资源,且减少了手动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氦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氦检系统用全自动抽真空式氦检漏放气装置。
背景技术
氦检是一种检验手段,对被检工件抽空后充入一定压强的氦气,被检工件外面是具有一定真空度要求的真空箱,真空箱与氦质谱检漏仪检漏口相接。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氦检装置在对工件进行检漏的时候,工件密封性差的情况下,氦气进入真空箱内,就需要另设置一套装置将真空箱内的氦气抽取出来装入氦气存储装置内,操作也比较麻烦,并且真空箱的密封性大大影响检验的结果,传统的箱门密封性好,但关闭方式太繁琐。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氦检系统用全自动抽真空式氦检漏放气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氦检系统用全自动抽真空式氦检漏放气装置,采用本装置进行工作,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氦气进入真空箱内,就需要另设置一套装置将真空箱内的氦气抽取出来装入氦气存储装置内,操作也比较麻烦,并且真空箱的密封性大大影响检验的结果,传统的箱门密封性好,但关闭方式太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氦检系统用全自动抽真空式氦检漏放气装置,包括工作台以及设置在工作台顶部的检漏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检漏机构上的锁紧机构,所述检漏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检漏机构顶部的箱体、氦气瓶、增压泵、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第一真空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收集管,第一收集管的另一端贯穿箱体并延伸,第二真空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气管,且第一抽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收集管的中间,第一抽气管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气管,且第二抽气管的另一端与箱体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第一收集管上靠近第一真空泵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第一抽气管上靠近第二真空泵的位置和第二抽气管上均设置有第三电磁阀,箱体的一侧设置有氦质谱检漏仪,箱体与氦质谱检漏仪相贯通,箱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泄压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真空泵的另一端与氦气瓶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收集管,增压泵与氦气瓶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气管,增压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气管,且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贯穿箱体的一侧,第一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一收集管在箱体内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金属软管,金属软管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箱体前端顶部的箱门,锁紧机构还包括活动设置在箱门底部的第一挂钩,以及固定连接在箱体底部的伸缩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箱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件,第一挂钩转动连接在固定件的内部,固定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与第一挂钩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且转轴的位置在转动杆的三分点处,转动杆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槽,第二挂钩的底部通过滑杆滑动连接在转动杆一侧的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夹持部,夹持部通过滑杆滑动连接在转动杆另一侧的滑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尔升智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华尔升智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327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