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连接的屏蔽线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39514.3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51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何承凤;黄余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海鑫达连接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任意门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789 | 代理人: | 任利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连接 屏蔽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传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连接的屏蔽线,包括屏蔽线本体,所述屏蔽线本体的侧面装设有屏蔽线连接端,所述屏蔽线连接端的侧面装设有接线插口,且接线插口的表面装设有接线头,所述接线头的侧面装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收束挡板的表面装设有加固套筒。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通过转动转动轴,使得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能够进行固定夹持,使得屏蔽线本体与接线头能够进行固定连接,将加固套筒旋转套接在第一收束挡板与第二收束挡板的表面,通过该方式能够将屏蔽线本体与接线头的连接处进行保护,从而防止在拔插接线头时将屏蔽线本体从接线头上拉扯下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传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连接的屏蔽线。
背景技术
屏蔽线是使用金属网状编织层把信号线包裹起来的传输线,编织层一般是红铜或者镀锡铜,为了使屏蔽线能够正常使用,通常会在屏蔽线的一端装设接头。
现有的接头在安装在屏蔽线上时,需要通过使用螺丝和螺丝刀将其进行固定,这就导致在没有工具时,难以将屏蔽线进行固定连接,并且屏蔽线与接头的连接处通常暴露在外,在拔插接头时,容易将屏蔽线从接头上拔下来,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方便连接的屏蔽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连接的屏蔽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没有工具时难以将屏蔽线进行连接,并且在拔插接头时,容易将屏蔽线从接头上拔下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连接的屏蔽线,包括屏蔽线本体,所述屏蔽线本体的侧面装设有屏蔽线连接端,所述屏蔽线连接端的侧面装设有接线插口,且接线插口的表面装设有接线头;
所述接线头的侧面装设有第一限位块,且第一限位块的侧面装设有第一收束挡板,所述接线头的侧面装设有第二限位块,且第二限位块的侧面装设有第二收束挡板,所述第二收束挡板的表面装设有加固套筒。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正面装设有转动轴,且转动轴的表面装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内部装设有第一内螺纹套筒,且第一内螺纹套筒的内部插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内螺纹套筒的表面装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内部装设有第二内螺纹套筒,且第二内螺纹套筒的内部插设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内螺纹套筒的表面装设有第三齿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表面与第二齿轮的表面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的表面与第三齿轮的表面相啮合,且第一齿轮在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同时进行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螺纹套筒的内部开设有内螺纹,且第一内螺纹套筒的内部与第一螺纹杆的表面组成螺旋转动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内螺纹套筒的内部开设有内螺纹,且第二内螺纹套筒的内部与第二螺纹杆的表面组成螺旋转动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收束挡板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所述第二收束挡板的表面开设有螺纹,且第一收束挡板的表面和第二收束挡板的表面与加固套筒的内部组成螺旋转动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通过将屏蔽线本体插入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侧面开设的圆形孔槽当中,能够将屏蔽线连接端插入接线插口当中,再通过转动转动轴,使得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能够进行固定夹持,使得屏蔽线本体与接线头能够进行固定连接。
2、通过设置有第一收束挡板、第二收束挡板和加固套筒,通过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固定加持,使得第一收束挡板与第二收束挡板能够进行闭合连接,再将加固套筒旋转套接在第一收束挡板与第二收束挡板的表面,通过该方式能够将屏蔽线本体与接线头的连接处进行保护,从而防止在拔插接线头时将屏蔽线本体从接线头上拉扯下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三维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海鑫达连接线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海鑫达连接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395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