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翘片式多匝绕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41307.1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28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智御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24 | 分类号: | H02K3/24;H02K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2 上海市青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翘片式多匝 绕组 冷却 装置 | ||
一种电机技术领域的螺旋翘片式多匝绕组冷却装置,包括翅片式绕组、内表面固定装置、外表面固定装置、中间隔板,翅片式绕组为多匝结构,内表面固定装置、外表面固定装置均为空心结构,内表面固定装置嵌套在外表面固定装置内,中间隔板布置在内表面固定装置的一侧面上;翅片式绕组布置在内表面固定装置与外表面固定装置所围成的空间内,并穿过中间隔板;中间隔板把翅片式绕组、内表面固定装置、外表面固定装置所围成的空间分割成一个冷却通道,中间隔板的一侧为冷却介质入口,中间隔板的另一侧为冷却介质出口。本实用新型换热效率高,解决了传统散热瓶颈致使功率密度无法做大、电机成本过高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电机技术领域的冷却装置,特别是一种带有中间隔板的螺旋翘片式多匝绕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驱动电机主要分为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及轮毂电机等;其中,直流和交流电机又可进一步划分。目前行业对交流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及开关磁阻电机关注度较高。轴向磁通永磁同步电机具有显著优势,如高转矩密度、极短的轴向长度、高效率,但其机械结构设计和制造依然是很大的难点。因为传统电机绕组热量通过每根导线的外部局部小范围接触导热所以热阻大,为了热平衡散热温度梯必须度大。又因为传统冷却水套是需要接触定子铁芯通过铁芯再导热给绕组,所以由于定子热阻又进一步加大了温度梯度这也是散热难题与瓶颈。
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较好的技术可以解决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散热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螺旋翘片式多匝绕组冷却装置,可以有效解电机的散热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翅片式绕组、内表面固定装置、外表面固定装置、中间隔板;翅片式绕组为多匝结构;内表面固定装置为空心结构;外表面固定装置为空心结构且带有一缺口,内表面固定装置嵌套在外表面固定装置内;中间隔板布置在内表面固定装置的一侧面上;内表面固定装置、外表面固定装置、中间隔板上均带有绕组安装槽;翅片式绕组布置在内表面固定装置与外表面固定装置所围成的空间内,并穿过中间隔板;翅片式绕组的内边缘布置在内表面固定装置的安装槽内,翅片式绕组的外边缘布置在外表面固定装置的安装槽内;中间隔板把翅片式绕组、内表面固定装置、外表面固定装置所围成的空间分割成一个冷却通道,中间隔板的一侧为冷却介质入口,中间隔板的另一侧为冷却介质出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翅片式绕组的宽厚比为相同的或者梯度变化的。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内表面固定装置为四面长方体结构,外表面固定装置为三面梯形结构。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内表面固定装置四面长方体结构,外表面固定装置为三面长方体结构。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内表面固定装置、外表面固定装置均为圆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内表面固定装置与绕组构成的中心孔分界面(定子装配孔)一致,使中心孔一周几毫米范围内绕组匝间形成坚固的支撑,此支撑可以是特性稳定的填充物,也可以是刚性体,两者之间可以是粘接,压接或是其它固定方式;外表面固定装置与绕组构成的四周外分界面一致,使外分界面三个面(两个侧面+一个端面)几毫米范围内绕组匝间形成坚固的支撑和密封,此支撑大多是特性稳定的填充物,两者之间多为粘接结构;冷却通道口中间隔板将绕组一端面(外侧非密封端面)分割至内侧密封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智御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智御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413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位装置、齿轮箱及轨道车辆
- 下一篇:一种超声波法兰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