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口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54728.8 | 申请日: | 202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15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叶茂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08;B60L53/16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郭福利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口组件,包括框架,以及转动连接在框架上表面的盖子,以及贯穿框架的充电管,还包括转动连接在盖子内表面的拉杆,所述拉杆远离盖子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挺杆,所述挺杆的一端与框架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挺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充电管的外表面。该充电口组件还包括连接拉杆和框架的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能对盖子位置进行锁定。框架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框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充电管的外表面。通过上述机构实现了打开盖子后,盖子的锁定与充电完成后盖子的自动关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口组件。
背景技术
如今汽车已成为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因其节能环保且技术相对成熟,成为未来几年发展的重要方向。电动汽车在动力电池电量下降至一定程度时,需给电池充电,汽车上设有充电口,需要外部充电连接设备将汽车充电口与外部电源连接,而外部充电连接设备主要有充电枪,及其附带线束,将充电枪与汽车充电口连接,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后就可实现充电。
充电口作为新能源汽车能源的供给入口,是新能源汽车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口打开或关闭盖子的过程大多通过弹簧来实现,打开后没有外力附加的情况下会自动回弹关闭,给拔插充电枪的过程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开后可以自动锁定盖子位置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口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充电口打开后没有外力附加的情况下盖子会自动回弹关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口组件,包括充电管、盖子和框架;框架包括由相互垂直的盒体和板块连接成的L形结构;盖子转动连接在框架的盒体上表面;充电管的外端穿过框架的盒体底面,并进入盒体的空腔中。所述充电口组件还包括拉杆、挺杆和第一弹簧;拉杆的一端穿过盒体并转动连接在盖子内表面,所述拉杆远离盖子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挺杆的杆身;所述挺杆的一端与框架的板块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挺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充电管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弹簧套置在充电管的外部,设置于框架的盒体底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框架的盒体底面,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充电管的外表面。所述充电口组件还包括能对盖子位置进行锁定的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连接框架和拉杆。
优选的,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支撑杆、第二弹簧、滑杆和连接块;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拉杆,所述连接块固定于框架的板块;支撑杆和连接块相互平行,且支撑杆能沿连接块的表面平移。支撑杆内部设置有一沿杆身方向的空腔,空腔内安装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于拉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滑杆的侧面位置;滑杆垂直于第二弹簧;空腔的两侧还开设穿透支撑杆杆身的水平横槽,连接块朝向支撑杆的一侧开设异型滑槽;滑杆穿过支撑杆两侧的水平横槽并插入异型滑槽中;滑杆在异型滑槽的移动过程中,第二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优选的,所述异型滑槽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横槽、第一竖槽、第二横槽、斜槽和第二竖槽,以及位于斜槽和第二竖槽连接处向外延伸的底槽。第一竖槽垂直连接于第一横槽的左端;第二竖槽垂直连接于第一横槽的右端,第二竖槽的下端设置有一段朝向斜槽弯曲的弧形结构;第二横槽垂直连接于第一竖槽的下端,且位于第一竖槽的左侧;斜槽的上端连接于第二横槽的左端,且斜向弧形结构设置;斜槽的下端连接于第二竖槽的弧形结构末端,斜槽和第二竖槽连接处向外延伸有底槽;将盖子盖在框架的盒体上表面时,滑杆处于底槽中。
优选的,所述充电口组件还包括能阻止处于底槽中的滑杆滑向第二竖槽的防逆装置,该防逆装置安装在斜槽和第二竖槽的连接处。所述防逆装置包括挡板、挡块、弹力绳和支架;支架固定于框架;挡板的一端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支架上;挡块固定于支架上,能限制挡板朝向第二竖槽方向转动的角度;弹力绳一端固定于支架,另一端缠绕于所述转动轴上,能在挡板朝向斜槽转动一定角度后,驱动挡板复位;静止时,挡板远离支架的一端和第二竖槽之间的间隙小于滑杆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547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