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冬收获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57615.3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35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蒋辉霞;李光辉;蒋金巧;万先起;罗俊;魏鼎才;李红梅;付红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A01D17/02 | 分类号: | A01D17/02;A01D3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610066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冬 收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冬收获机,包括铲刀机构、震动机构、输送机构、机架和地轮,铲刀机构包括若干双层收获铲。双层收获铲包括铲刀架、第一收获铲和第二收获铲;第一收获铲平面形状为三角形,设置于铲刀架底部;第二收获铲平面形状为T字型,设置于铲刀架上部。本实用新型具有较深的入土深度,避免了对天冬根块的损伤;双层的铲刀减少了铲刀入土阻力,从而降低了对牵引力的要求,节约了能源,提高了收获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材挖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天冬收获机。
背景技术
天冬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之功效。天冬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小段直径0.5~2cm。一般年数越低,根嫩折干率越低,产量也低。因此一般都会种4年以上再收获,故而,天冬市场价较高。然而基于天冬的上述特点进行采挖时,一般都是使用人工,采用杋械,天冬损伤较大;虽然人工采挖但采用当前的天冬挖铲其本身结构的不足经常因为挖铲插入土壤后往后压起土壤过程是会对后方的天冬块根造成很大挤压,故而后面待挖的天冬块根一般都会受到很大损伤,严重影响品质,后期还需要专门削除,造成大量浪费。
目前国内的天冬收获机械其铲刀机构都是单层铲刀结构,入土深度在100-200mm,其入土深度较浅,容易伤到块根;且单层的铲刀结构使入土阻力较大,需要加大牵引设备的牵引力,其收获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层铲刀的天冬收获铲。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天冬收获机,包括铲刀机构、震动机构、输送机构、机架和地轮,所述铲刀机构包括若干双层收获铲。
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双层收获铲的安装数量为2,并靠中安装。
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双层收获铲包括铲刀架、第一收获铲和第二收获铲;
所述第一收获铲平面形状为三角形,设置于所述铲刀架底部;
所述第二收获铲平面形状为T字型,设置于所述铲刀架上部。
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获铲下表面与所述铲刀架背面夹角为钝角。
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获铲底面与所述铲刀架背面夹角为100°-110°。
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获铲上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铲刀架连接。
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收获铲下表面与所述铲刀架背面夹角为直角。
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双层收获铲安装后,所述第一收获铲最低点与所述地轮最低点的垂直距离为300-600mm;所述第二收获铲最低点与所述地轮最低点的垂直距离为70-90mm。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较深的入土深度,避免了对天冬根块的损伤;双个、双层的铲刀减少了铲刀入土阻力,从而降低了对牵引力的要求,节约了能源,提高了收获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天冬收获机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双层收获铲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双层收获铲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未经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576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送料机
- 下一篇:一种定子冲片自分料式冲压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