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发光二极管照明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70731.9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51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K9/20 | 分类号: | F21K9/20;F21V29/57;F21V29/67;F21V29/71;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江苏长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78 | 代理人: | 刘传玉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发光二极管 照明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发光二极管照明组件,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二极管自然散热慢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基座内位于发光源安装位置的下方开设有中空腔,中空腔以及流通管内设置有散热介质,动力泵连接在流通管上驱动散热介质流动,还设置有扇叶和螺旋管,设置在动力泵上的驱动机驱动连接扇叶,且扇叶转动时能够带动螺旋管区域的气流朝向远离基座的方向运动,效果是散热介质在中空腔以及流通管内不断流动,散热介质在流通管以及螺旋管内流动的过程中不断散热降温,最终流入到中空腔内在此吸热,防止发光源处热量累积之后导致温度不断升高,进而影响本装置的使用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LED发光二极管照明组件。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由含镓(Ga)、砷(As)、磷(P)、氮(N)等的化合物制成,是一种半导体组件;初时多用作为指示灯、显示发光二极管板等;随着白光LED的出现,也被用作照明;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但是二极管照明组件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热量不断累积后会导致局部升温进而影响照明组件的使用寿命,因此,现提供一种防止过热的LED发光二极管照明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过热的LED发光二极管照明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LED发光二极管照明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安装设置有发光源,所述发光源外侧设置有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的透光镜,还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中空腔、流通管和动力泵,所述基座内位于发光源安装位置的下方开设有中空腔,所述流通管连通中空腔的两端,且所述中空腔以及流通管内设置有散热介质,所述动力泵连接在所述流通管上驱动散热介质流动,还设置有扇叶和螺旋管,所述螺旋管设置在所述流通管之间,设置在动力泵上的驱动机驱动连接扇叶,且扇叶转动时能够带动螺旋管区域的气流朝向远离基座的方向运动。
优选地,散热介质在螺旋管内的流动方向和螺旋管区域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基座内位于所述发光源和中空腔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上热传递连接有换热片,所述换热片位于所述中空腔内。
优选地,所述透光镜为凸透镜、平面镜以及凹透镜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透光镜和所述基座之间为活动安装连接。
优选地,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透光镜上固定设置有相对应的连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发光源发光用于照明,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并辐射散发,在此过程中通过中空腔内的散热介质吸收热量,通过动力泵提供动力以便驱动散热介质在中空腔以及流通管内不断流动,散热介质在流通管以及螺旋管内流动的过程中不断散热降温,最终流入到中空腔内在此吸热,散热介质在流经螺旋管处时,通过螺旋管增加行程,同时利用动力泵的驱动机作为动力源驱动扇叶转动,带动螺旋管区域的气流流动以带走热量,从而达到加快散热的目的且气流方向为远离基座的方向,能够最大程度的将热量带走散发,防止发光源处热量累积之后导致温度不断升高,进而影响本装置的使用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透光镜;2、发光源;3、基座;4、导热片;5、中空腔;6、流通管;7、动力泵;8、驱动机;9、扇叶;10、螺旋管;11、换热片;12、连接块;13、连接槽;14、磁吸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707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