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零碳排放的分布式供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83061.4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11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车明;乔佳;金文龙;丁斌;铁宇;蔡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612 | 分类号: | H01M8/0612;H01M8/0668;F28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方智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9 | 代理人: | 王海龙 |
地址: | 10003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放 分布式 系统 | ||
1.一种零碳排放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供应单元(1)、燃料发电单元(2)、余热利用单元(3)和二氧化碳捕集转化单元(4),所述燃料供应单元(1)与燃料发电单元(2)连接,燃料供应单元(1)供应的燃料为天然气;所述燃料发电单元(2)的输出端与用电端(5)连接;所述余热利用单元(3)与燃料发电单元(2)连接用于吸收燃料发电单元(2)排出的高温尾气的热量为与余热利用单元(3)连接的用热端(6)提供热能;所述二氧化碳捕集转化单元(4)、燃料发电单元(2)和余热利用单元(3)形成闭环连接,所述二氧化碳捕集转化单元(4)用于捕集余热利用单元(3)排出的低温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供燃料发电单元(2)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碳排放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发电单元(2)包括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21)和逆变器(23),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21)与燃料供应单元(1)连接,所述逆变器(23)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2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用电端(5)通过逆变器(23)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21)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所需的交流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零碳排放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21)与燃料供应单元(1)之间设有重整反应器(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零碳排放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整反应器(22)与燃料供应单元(1)之间设有调压器(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零碳排放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单元(3)包括换热器(31)和储热罐(32),所述换热器(31)的一次侧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21)的尾气排放端连接用于吸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21)排出的高温尾气的热量,所述换热器(31)的二次侧与所述储热罐(32)连接,所述用热端(6)通过储热罐(32)获取所需的热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零碳排放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捕集转化单元(4)包括二氧化碳捕集装置(41)和二氧化碳转化装置(42),所述二氧化碳捕集装置(41)与换热器(31)连接用于捕集换热器(31)排出的低温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所述二氧化碳转化装置(42)与二氧化碳捕集装置(41)连接用于将二氧化碳捕集装置(41)捕集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转化装置(42)的输出端与调压器(7)的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零碳排放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31)与二氧化碳捕集装置(41)之间设有尾气预处理装置(43),所述尾气预处理装置(43)用于干燥换热器(31)排出的低温尾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零碳排放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转化装置(42)与调压器(7)之间设有产物分离装置(44),所述产物分离装置(44)用于对二氧化碳转化装置(42)产生的甲烷提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零碳排放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产物分离装置(44)与二氧化碳捕集装置(41)之间设有二氧化碳回收装置(8),所述二氧化碳回收装置(8)用于回收产物分离装置(44)中的二氧化碳供二氧化碳捕集装置(41)重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8306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摇摆式制粒机的传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机的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