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身防撞智能装置与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86947.4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21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张珂铭;徐泽华;黄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B62D25/00;B60R21/01;B60R21/013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石艳红 |
地址: | 210033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智能 装置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防撞智能装置与汽车,其中,车身防撞智能装置包括防撞梁总成和智能控制系统,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横梁、伸缩梁和驱动机构;防撞梁总成在门槛梁内外做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当需要抵御碰撞时,伸出门槛梁,升起至车门的外门板后侧,实现防撞功能;当不需要其发挥作用时,回收隐藏至门槛梁内;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识别检测组件和控制器;识别检测组件,设置在车身外侧,识别检测组件和控制器,实现防撞横梁自动完成伸出和隐藏;防撞梁总成代替原B柱结构及车门防撞结构;使车身结构更简单,车门结构更轻薄更符合目车身轻量化的趋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防撞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防撞智能装置与汽车。
背景技术
智能汽车逐渐成为了未来汽车工业重要发展方向,而汽车的碰撞安全一直受到厂家及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发生侧面碰撞时候,车门会发生变形,侵入量较大会直接危险乘员生命安全或导致车门不能正常开启影响快速逃生。
目前大部分传统车型通过设计复杂强壮的B柱结构及车门防撞结构来抵抗侧碰,但这种方式存在部分缺陷:首先,将整个完整的门洞被分割为两块,如果侧碰中B柱结构变形过大,车门变形,导致两个门洞空间被压缩变小,非常不利于乘客快速逃生,其次,复杂强壮的B柱及车门防撞结构,导致车身结构及车门结构设计复杂,重量增加不符合轻量化趋势;最后,复杂的B柱结构及车门结构,给乘客带来的体验感较差且不在符合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身防撞智能装置与汽车,将传统汽车车身结构与智能技术相结合,简化车身及车门结构,符合车身轻量化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身防撞智能装置,设置于车门的外门板后侧;进一步的,包括防撞梁总成和智能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横梁、伸缩梁和驱动机构;其中,所述防撞横梁连接所述伸缩梁;所述伸缩梁连接门槛梁;所述防撞横梁两端分别与车身的A柱和C柱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分别连接所述防撞横梁和所述伸缩梁;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防撞横梁在门槛梁内外做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识别检测组件和控制器;其中,所述识别检测组件,设置在车身的外侧,检测车身侧向来往车辆的速度以及来往车辆与车身的距离;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识别检测组件;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梁,包括两个伸缩竖梁;两个所述伸缩竖梁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伸缩竖梁包括一固定梁杆和在固定梁杆上滑动连接的移动梁杆;所述固定梁杆安装于所述门槛梁内;所述移动梁杆连接在所述防撞横梁上。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竖梁上设置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锁止机构锁止所述固定梁杆和移动梁杆的相对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的A柱连接有竖直方向的第一直线导轨;所述车身的C柱上连接有竖直方向的第二直线导轨;所述防撞横梁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直线导轨和第二直线导轨;所述驱动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和所述第二直线导轨。
进一步的,所述识别检测组件,包括传感器。
进一步的,包括摄像头。
进一步的,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身防撞智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的卢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的卢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869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