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加正负极间距的电容器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87216.1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43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欧名杰;罗飞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科学城久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224 | 分类号: | H01G4/224;H01G4/236 |
代理公司: | 成都诚中致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0 | 代理人: | 阮涛 |
地址: | 621999***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加 负极 间距 电容器 外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加正负极间距的电容器外壳,包括底壳、盘线结构。底壳包括左壁、右壁、上壁、下壁及底板,左壁外侧设有两个连通孔,左壁内侧依次设有一个一类缺口、若干二类缺口、一个一类缺口,右壁内侧依次设有若干三类缺口,三类缺口与二类缺口交错分布,底板上设有两列支撑柱;盘线结构包括一个导管和一个盖板,导管包括若干直管和若干转向管,直管与转向管交错连接在一起,支撑柱与转向管相匹配,导管两端设有一个短管,短管设于一类缺口内,导管内设有导线,导线两端设于连通孔内,盖板设于导管顶部。将导线盘绕在电容器的底壳内,增加正负极的间距,避免爬电现象的发生,降低加工难度、且容易安装、整体稳定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加正负极间距的电容器外壳。
背景技术
电力电容器是用于电力系统和电工设备的电容器,广泛应用于工厂配电系统、居民小区配电系统、市政商业建筑、交通隧道配电系统、箱变、成套柜、户外配电箱等领域。在一定的高压下,电容器的两极之间常因距离过短而放电,即爬电现象。为了增大正负极的间距,常用的方法是将电容器设置为不规则形,但这样也增加了加工难度和安装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加正负极间距的电容器外壳,将导线盘绕在电容器的底壳内,增加正负极的间距,避免爬电现象的发生,降低加工难度、且容易安装、整体稳定性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增加正负极间距的电容器外壳,包括底壳及设于底壳内的盘线结构。
底壳包括左壁、右壁、上壁、下壁及底板,左壁外侧设有两个连通孔,两个连通孔位于底壳两端,从上壁到下壁的方向上,左壁内侧依次设有一个一类缺口、若干二类缺口、一个一类缺口,其中,一类缺口分别与对应的连通孔相连通,右壁内侧依次设有若干三类缺口,三类缺口与二类缺口交错分布,底板上设有两列支撑柱,支撑柱分别位于左壁、右壁处;
盘线结构包括一个导管和一个盖板,导管盘绕在底板上,导管顶部设有贯穿槽,贯穿槽长度与导管相同,导管包括若干直管和若干转向管,直管与转向管交错连接在一起,支撑柱与转向管相匹配,导管两端设有一个短管,短管设于一类缺口内,转向管设于对应的二类缺口或三类缺口内,导管内设有导线,导线两端设于连通孔内,盖板的形状尺寸与导管在盘绕状态下的形状尺寸相同,盖板设于导管顶部。
进一步的,二类缺口、三类缺口设置为弧形,支撑柱设置为半圆柱形,转向管设置为与支撑柱弧度相匹配的弧形。
进一步的,盖板包括直部和曲部,直部两侧设有挡条,直管位于两个挡条之间。
进一步的,支撑柱的高度高于盖板。
进一步的,一类缺口、二类缺口、三类缺口的底部与底板顶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支撑柱的数量等于二类缺口、三类缺口数量之和。
进一步的,三类缺口比二类缺口多一个,直管比转向管多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利用曲直交替连接的导管,将导线盘绕在电容器的底壳内,从而增加正负极的间距,避免爬电现象的发生;利用支撑柱增加导管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利用与导管形状尺寸相同的盖板,增加导管在竖直方向上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电容器底壳加工简单、安装容易、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盘线结构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的盘线结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的底壳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的贯穿槽的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的导管缠绕状态下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科学城久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科学城久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872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体加热釜
- 下一篇:一种安装导向的卡扣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