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共生型海堤生态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97057.3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17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顾晨;俞演名;黄伟斌;芮建良;董舒迪;吕建标;黄自力;郑永明;陆知耐;陈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K61/73;E02B3/10;E02B3/0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邓世凤;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共生 海堤 生态 构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共生型海堤生态构件,包括生态槽槽体、生态床及湿地植物,所述生态槽槽体通过一底座安装于海堤;所述生态槽槽体内设有槽口朝上的容纳槽、槽底和槽壁设置若干个透水的通孔,所述容纳槽内安装生态床,所述生态床在容纳槽开口方向栽培湿地植物形成湿地植物,所述生态槽槽体在槽壁、槽口形成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物共生型海堤生态构件,在传统海堤基质上设置绿色生态通道,采用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法,形成具有抵御海洋自然灾害的堤防生态防护系统,具有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的复合生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堤生态化改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共生型海堤生态构件。
背景技术
海堤是沿海地区抵御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传统的海堤采用传统的物理防护,即钢筋混凝土或抛石的硬防护堤岸。海堤在重大减灾和获得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海堤的建设和存在也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生态问题:例如,导致滨海湿地的丧失、阻隔陆海间的物质能量交换、降低海岸的景观价值和美学功能、减弱沿岸水体自净能力、降低生物物种多样性等。
目前,人工海堤等防御性基础设施在海岸带始终占主导地位。关于人工海堤建设的研究多集中在加强海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鲜有考虑生态建设、人文景观等功能,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8385605A,专利名称:一种海堤挡浪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公开了一种在海堤面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挡浪结构,提高了海堤面的挡浪效果,更安全可靠的技术方案,但该技术方案中公开的结构和方法仅提高了海堤整体的防潮抗灾能力,缺乏对生态及景观技术的描述。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9989767U,一种已建硬质海堤生态架构体系,采用在原有的硬质海堤上加入生态化架构装置,堤脚生态防浪结构包括若干个预制混凝土部件以及堤脚植物,堤顶生态带包括混凝土框架,所述混凝土框架内种植相应的堤顶植物,在硬质海堤增加了堤角植物,通过堤角植物弥补了一部分已建硬质海堤对海岸生态环境的破坏。但海堤表面缺乏天然海岸凹凸不平的复杂性,表面往往平滑,而且退潮时海洋生物难以栖息,导致人工海堤缺乏生物多样性,因此削弱了海岸的生态系统。
作为一种海岸带防护新模式,如何在在保证海堤的防潮御浪等防护功能的同时,破解传统海堤引发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实现具有抵御海洋自然灾害的堤防生态防护系统已成为海堤建设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具有抵御海洋自然灾害的堤防生态防护系统,具有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的复合生态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共生型海堤生态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物共生型海堤生态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槽槽体、生态床及湿地植物,所述生态槽槽体通过一底座安装于海堤;所述生态槽槽体内设有槽口朝上的容纳槽、槽底和槽壁设置若干个透水的通孔,所述容纳槽内安装生态床,所述生态床在容纳槽开口方向栽培湿地植物形成湿地植物,所述生态槽槽体在槽壁、槽口形成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态槽槽体在临海的外侧槽壁表面粗糙,布设有坑纹和槽沟,所述坑纹和槽沟形成海洋生物栖息。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态床由植物纤维与高分子聚合纤维复合纤维缠绕形成;所述生态床选用棕绳固定于生态槽槽体的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植物纤维选用棕纤维或椰纤维。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容纳槽为长方体空心结构,采用透水混凝土构成,开口方向安装网格,网格将植物纤维和高分子聚合纤维复核纤维缠绕形成模块限位在网格内的容纳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网格选用无毒害的高密度聚乙烯材质制作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97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用于人体不同部位的姜疗盒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管桁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