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的模拟边坡降雨入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03408.7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66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郭婷婷;霍思远;平伟;刘强;谭乾坤;李阳;余龙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贾耀淇 |
地址: | 4301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模拟 降雨 入渗 装置 | ||
1.一种可拆卸的模拟边坡降雨入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桌(1)、降雨组件、观测组件以及升降组件;所述观测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桌(1)的顶面;所述升降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桌(1)的内腔底部;所述降雨组件包括供水部和降水部;所述供水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的顶面;所述降水部设置在所述观测组件的上方;
所述观测组件包括观测箱(8);所述观测箱(8)的顶面为通透结构;所述观测箱(8)的内腔竖直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30);所述第一隔板(11)与所述第二隔板(30)将所述观测箱(8)的内腔分成地下水腔(31)、边坡腔(32)和地表水腔(33);所述边坡腔(32)内水平设置有渗透板(13);所述渗透板(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30)中部靠下位置铰接,所述渗透板(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11)抵接;所述地下水腔(31)、所述边坡腔(32)、所述地表水腔(33)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水口并固定安装有出水阀(7);所述出水阀(7)贯穿所述观测箱(8)的底板和所述承重桌(1)的顶板;所述地下水腔(31)和所述地表水腔(33)底面均竖直固定安装有溢水管(9);所述溢水管(9)的底端与所述出水阀(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的模拟边坡降雨入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部包括水箱(6);所述水箱(6)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的顶面;所述水箱(6)内固定安装有水泵(21);所述降水部包括水管(10);所述水管(10)包括竖管和横管;所述横管水平设置且限定在所述观测箱(8)的正上方;所述竖管一端与所述水泵(21)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竖管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观测箱(8)的上方并与所述横管连通;所述横管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喷头(12);所述喷头(12)限定在所述边坡腔(32)的上方且喷嘴朝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拆卸的模拟边坡降雨入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托板(2)、两个支撑部和推力部;两个所述支撑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承重桌(1)内腔底面中心线两侧;所述托板(2)水平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部的上方;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杆(22)、第二支杆(23);所述第一支杆(22)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支杆(23)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支杆(22)的一端与所述托板(2)的底面铰接,且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轮(29);所述第二支杆(23)的一端与所述承重桌(1)的内腔底面铰接,且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滑轮(24);所述第一滑轮(29)与所述承重桌(1)内腔底面抵接;所述第二滑轮(24)与所述托板(2)的底面抵接;所述第一支杆(22)与所述第二支杆(23)呈“X”型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滑轮(29)通过连接轴(34)转动连接;所述推力部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桌(1)内腔底面靠近所述第一滑轮(29)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拆卸的模拟边坡降雨入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部包括支座(25)和螺杆(26);所述支座(25)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桌(1)内腔底面;所述螺杆(26)一端与所述连接轴(34)的周壁抵接,所述螺杆(26)另一端贯穿所述支座(25)并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27);所述螺杆(26)与所述支座(25)螺纹连接;所述螺杆(26)水平设置在与所述连接轴(34)同一高度且垂直于所述连接轴(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的模拟边坡降雨入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箱(8)的侧壁上与所述边坡腔(3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若干个观测孔(1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拆卸的模拟边坡降雨入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6)内壁固定安装有浮球液位器(5);所述承重桌(1)内腔侧壁顶部固定安装有电箱(4);所述电箱(4)与所述浮球液位器(5)和所述水泵(21)电性连接;所述浮球液位器(5)通过液位阀与外部注水管路连通;所述水管(10)上任意位置还固定安装有浮子流量计(16)和阀门(17);三个所述出水阀(7)的出水端均位于所述水箱(6)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0340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面水冷散热器
- 下一篇:一种新式胎侧支撑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