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菌阻燃无溶剂车用革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11225.X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51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平;王志明;宋春燕;王年罗;朱永芳;魏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协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40 | 分类号: | B32B27/40;B32B27/06;B32B33/00;B32B27/02;B32B27/42;B32B27/34;B32B27/08;B32B27/32;B32B27/28 |
代理公司: | 江苏南通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79 | 代理人: | 滕俊强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阻燃 溶剂 车用革 | ||
本申请涉及合成皮革技术领域,一种抗菌阻燃无溶剂车用革,包括基布层,基布层底部安装阻燃层,基布层顶部层叠设置有干法面层、干法中层和无溶剂底层;干法面层和干法中层中均设有层叠的聚氨酯层和抗菌层,其中干法面层中还设有额外的固化层;无溶剂底层贴附在基布层上;阻燃层分为三层,由内至外层叠设置有阻燃内层、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层和阻燃外层。本申请的车用革舒适度高、抗菌阻燃且兼具防滑耐刮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合成皮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菌阻燃无溶剂车用革。
背景技术
目前合成革制备工艺中都是采用溶剂溶解聚氨酯树脂等配料,并通过溶剂对湿法贝斯进行含浸和凝固处理,制作过程中会有含溶剂的废水产生,污染环境,且合成革成品中含有溶剂,再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挥发出来,对人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汽车革在汽车坐垫中使用,长期沾染各种细菌,容易造成细菌污染和损坏。
中国专利CN110846904A,公开了一种抗菌阻燃无溶剂车用革的制备工艺,具体步骤如下:分别将100kg聚氨酯干法树脂、80-90kg乙二醇乙醚、0.5-1kg抗菌剂和3-5kg色粉混合形成干法面料和干法中料,将100重量份的无溶剂聚氨酯树脂、20-30重量份的阻燃剂和0.5-1重量份催化剂混合成无溶剂A料,将100重量份聚氨酯树脂和3-5重量份固化剂混合成无溶剂B料;将干法面料涂刮于离型纸上,干燥后涂刮干法中料,再快速涂刮100kg无溶剂A料和130-140kg无溶剂B料的混合物并粘上阻燃基布,干燥后跟离型纸分离即可;本发明能获得无溶剂,且具有抗菌、阻燃性能的车用革。
现有的专利的的干法面层和干法中层加入了抗菌剂进行制备,阻燃剂加入到无水溶剂中进行混合,其抗菌阻燃的效果依赖与车用革中的抗菌和阻燃成分,无溶剂混合物上占有的阻燃基布其阻燃其作为基布长时间使用之后易磨损影响其阻燃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菌阻燃无溶剂车用革。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抗菌阻燃无溶剂车用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阻燃无溶剂车用革,包括基布层,基布层底部安装阻燃层,基布层顶部层叠设置有干法面层、干法中层和无溶剂底层;干法面层和干法中层中均设有层叠的聚氨酯层和抗菌层,其中干法面层中还设有额外的固化层;无溶剂底层贴附在基布层上;阻燃层分为三层,由内至外层叠设置有阻燃内层、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层和阻燃外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布层上安装有层叠的干法面层、干法中层和无溶剂底层,使其具有抗菌、环保的效果,并且在基布层的底部安装有阻燃层,能够实现阻燃的功能,并且阻燃层通过三层结构,抗撕裂强度好,挺括抗皱,设置在阻燃内层有阻燃外层之间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层柔韧富有弹性,孔径分布均匀,具有透气不透水的功能,能够应用在车用革上具有很好的舒适性,并且干法层的表面设有的额外的固化层,能够对干法面层表面进行加固,形成稳定的面层结构。
优选的,干法面层和干法中层中的抗菌层均涂覆在对应的聚氨酯层上,且抗菌层的表面设置有透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菌层采用涂覆的方式对聚氨酯层进行连接,能够在干法面层和干法中层提供两道抗菌层,大大提高抗菌效果,并且抗菌层上设有有透气孔,能够让干法面层和干法中层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
优选的,聚氨酯层的厚度为0.23-0.27mm;无溶剂底层的厚度为0.25-0.30mm。
优选的,阻燃内层以维纶为经纱、芳纶为纬纱编织成的平纹组织结构,阻燃外层为以阻燃纱线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的1/2斜纹组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燃内层具有抗撕裂强度好,挺括抗皱,芳纶和维纶都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同时芳纶和维纶能够起到协同效应,有助于提高阻燃效果。
优选的,阻燃纱线为包芯结构,该包芯纱以高分子聚乙烯长丝为芯纱,聚酰亚胺纤维为包缠纤维,通过螺旋包缠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协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协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112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子产品组装的工装夹具
- 下一篇:一种SFP光模块焊接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