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结合的储能电站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15015.8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86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周震;孙春发;张占曙;陈淑敏;纪振鹏;郑佳惠;李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劲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10/20 | 分类号: | H02S10/20;H02S40/38 |
代理公司: | 山东高景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98 | 代理人: | 李娜娟 |
地址: | 2711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电站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结合的储能电站,通过将太阳能光板组件设置在储能电站的外表面,从而使得太阳能光板在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之后,能够直接传输至储能电站中进行电能的储存,从而减少了电能的损耗。本申请包括:壳体的外表面安装有太阳能光板组件,太阳能光板组件包含有第一太阳能光板、第二太阳能光板和第三太阳能光板,电能转化器安装在壳体的上端,第一太阳能光板安装在电能转化器的上方,第一太阳能光板、第二太阳能光板和第三太阳能光板均与电能转化器电性连接,壳体内部通过横栏将壳体内部划分为若干个容纳腔,容纳腔内部放置有储备电池,储备电池与电能转化器电性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储能电站领域,具体是一种光伏结合的储能电站。
背景技术
光伏模块的发电原理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产生的电能能够储存于储备电池中,光伏模块主要由太阳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太阳能电池板是直接用于吸收光能的电子部件,太阳能电池板在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板组件,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越大,所能够吸收到的光能越多,所能够转化的电能量就越多。
目前,随着城市的用电量不断增大,一天的城市用电量主要是依靠发电站来提供,但是,在发电站进行紧急维修或是进行整改过程中,需要中断向部分城市的供电,在断电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储能电站向城市进行供电处理,一个完善的储能电站能够提供几十万瓦的电量,足够支持城市的部分用电;目前储能电站的电能储备主要是来源于光伏模块的发电,或是潮汐发电后进行电能的储备,但目前的光伏模块在吸收光能转化为电能之后,需要通过较长的线缆将电能传输到储能电站中,在传输过程中,会导致电能在传输过程中会有部分的损耗,不利于储备电站对于电能的储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结合的储能电站,通过将太阳能光板组件设置在储能电站的外表面,从而使得太阳能光板在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之后,能够直接传输至储能电站中进行电能的储存,从而减少了电能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光伏结合的储能电站,包括:太阳能光板组件、壳体、电能转化器和若干个储备电池;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安装有所述太阳能光板组件,所述太阳能光板组件包含有第一太阳能光板、第二太阳能光板和第三太阳能光板,所述电能转化器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上端,所述第一太阳能光板安装在所述电能转化器的上方,所述第一太阳能光板、所述第二太阳能光板和所述第三太阳能光板均与所述电能转化器电性连接,所述壳体内部通过横栏将所述壳体内部划分为若干个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部放置有所述储备电池,所述储备电池与电能转化器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光板组件用于吸收光能后转化为电能输出至所述电能转化器中,所述电能转化器用于将电能传输至储备电池中,所述储备电池用于对电能进行储存处理。
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光伏结合的储能电站,进一步,所述第一太阳能光板与所述电能转化器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能光板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三太阳能光板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光伏结合的储能电站,进一步,所述第二太阳能光板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三太阳能光板靠近所述壳体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光伏结合的储能电站,进一步,所述壳体内部的横栏与所述壳体的连接方式为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若干个容纳腔的储备空间面积相同。
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光伏结合的储能电站,进一步,所述若干个容纳腔的面积设置为预设数值。
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光伏结合的储能电站,进一步,所述壳体前方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转轴与所述壳体进行连接,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配合所述卡槽,用于将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劲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莱芜劲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150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程监理用测量系统
- 下一篇:冲击旋喷钻头及钻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