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开口锉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16101.0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39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毛学理;轩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5/42 | 分类号: | A61C5/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何嘉杰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开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微型开口锉,包括柄部与锉本体,锉本体的第一端与柄部连接,锉本体的第二端呈锥形,其中,锉本体的直径大于0.8mm,且柄部与锉本体可拆卸连接。本公开的开口锉采用较细的锉本体,保证在导通血管时,不会加大对患者的伤害。加之,柄部与锉本体可拆卸连接,使得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拆装锉本体以应对不同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微型开口锉。
背景技术
再生牙髓病学,即通过体外培养牙髓间充质干细胞从而获得细胞聚合体,再将聚合体植入患者所需的牙髓腔里,使得牙齿神经血管再生,恢复牙髓原有功能。但该种方式存在一个问题,牙髓腔为相对独立的空间,与周围组织无血液循环互通,重新植入的牙髓细胞聚合体缺少来自于血管的供给所以难以再生。因此,需要导入血运为牙髓细胞聚合体提供营养。具体方式为:通过器械扩大根尖孔,并刺激根尖周组织出血,引导根尖周组织中血液至牙髓腔内,为牙髓细胞聚合体提供持续的营养支持。
但现有的根管锉,主要用于扩大和预备根管,不需要再继续深入到位于根尖孔和根尖周组织(如牙槽骨)中来导通血管,所以一般的开口锉除了尖端比较细,难以达到要求的扩大直径。且后面的部分会越来越粗大,如果将其插入到组织中来引导形成新的血液通道,会导致血液通道刺入深度过大,对人体造成进一步的损伤,或颌面部其他组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人体创伤较小的微型开口锉。
本公开提供一种微型开口锉,包括柄部与锉本体,锉本体的第一端与柄部连接,锉本体的第二端呈锥形,其中,锉本体的直径大于或等于0.8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柄部与锉本体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柄部设有用于容纳部分锉本体的第一凹槽,锉本体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中设有与第二凹槽相匹配的橡胶圈,通过橡胶圈与第二凹槽配合使得锉本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柄部设有用于容纳部分锉本体的第一凹槽,锉本体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中设有固定件凹槽、弹簧以及固定件,弹簧的一端与固定件的第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件凹槽连接,固定件的第二端可置于第二凹槽中使得锉本体卡合固定于第一凹槽中,其中固定件的第一端与固定件的第二端分别位于固定件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和第二凹槽设有致动斜面,使得当锉本体相对第一凹槽移动时,通过致动斜面带动固定件朝弹簧所处的一侧移动从而使得固定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凹槽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与锉本体设有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用于引导锉本体进入第一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结构包括位于第一凹槽中的引导凸起与锉本体上的引导凹槽,所述引导凸起与引导凹槽形状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柄部设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设有固定孔;固定结构可在柄部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返移动,当固定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时,固定孔置于第一凹槽中,锉本体可穿过固定孔到达第一凹槽的底部,当固定结构处于第二位置时,部分或全部的固定孔不位于第一凹槽中,且固定结构与柄部之间设有弹簧件以让固定结构复位至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锉本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锉本体的直径小于或等于1.2mm。
相比起现有技术,本公开的优势在于:
1.采用直径合适的锉本体,保证在充分扩大根尖孔引导血液入根管系统,同时亦不会加大对患者的伤害。
2.柄部与锉本体可拆卸连接,使得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拆装锉本体以应对不同的情况或者单独对锉本体进行消毒。
3.通过弹簧或者橡胶圈,使得柄部与锉本体的拆装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161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永磁减速电动机半直驱矿井提升机
- 下一篇:一种轨道形变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