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桩靴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19933.8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11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吕成炜;王春;刘贵强;吴斌;胡延武;李慧玲;陈翀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城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72 | 分类号: | E02D5/72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刘海涵 |
地址: | 23005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桩靴,涉及施工用设备,包括套设在桩体底端上的桩靴本体,所述桩靴本体具体由上部圆柱形围板和下部倒锥形围板构成,且上部圆柱形围板的底端和下部倒锥形围板的顶端相互连接,所述上部圆柱形围板套设在桩体底端外壁上,且桩体的底端紧顶下部倒锥形围板顶端内壁,所述下部倒锥形围板的底端连接有两根链条,每根所述链条的另一端分别与桩体底端外壁连接,且两个连接位置关于桩体轴线处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链条的长度不小于桩靴本体与桩体分离所需长度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实现桩靴的回收或增加扩大头强度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桩靴。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施工预制桩等操作时,需要在桩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桩靴,从而降低桩体下沉过程中的阻力,桩靴一般为倒锥形,一方面便于破土,另一方面可将土体挤压向外,便于桩体的下沉,同时可避免管涌现象。
但是部分操作的过程中,桩靴的设置,使得难以对桩体外与土体间的缝隙进行注浆,另一方面,部分桩靴的横截面积大于桩体横截面积,导致部分沉桩位置不对或下层土体不符合要求时需要拔桩后换位置沉桩,在此过程中,桩靴的设置会增大上行阻力,不利于桩的回收;其次,部分桩需要施工扩大头,而扩大头内又很难施工钢筋笼等,强度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桩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桩靴影响拔桩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桩靴,包括套设在桩体底端上的桩靴本体,所述桩靴本体具体由上部圆柱形围板和下部倒锥形围板构成,且上部圆柱形围板的底端和下部倒锥形围板的顶端相互连接,所述上部圆柱形围板套设在桩体底端外壁上,且桩体的底端紧顶下部倒锥形围板顶端内壁,所述下部倒锥形围板的底端连接有两根链条,每根所述链条的另一端分别与桩体底端外壁连接,且两个连接位置关于桩体轴线处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链条的长度不小于桩靴本体与桩体分离所需长度。
进一步,所述上部圆柱形围板内固定安装有环形支撑台,且所述桩体的底部紧顶环形支撑台的顶部。
进一步,所述上部圆柱形围板内壁中处于环形支撑台上方的部分及环形支撑台的顶部均均匀的开设有出浆槽,且环形支撑台上的出浆槽与上部圆柱形围板上的出浆槽相互连通。
进一步,所述上部圆柱形围板中处于环形支撑台以上的部分上均匀开设有上行增压孔,且一个或多个所述上行增压孔与上部圆柱形围板上的出浆槽连通。
进一步,所述上行增压孔的轴线与上部圆柱形围板的轴线相交且其外端倾斜向上。
进一步,所述上部圆柱形围板的外壁上还均匀开设有楔形内凹槽,且楔形内凹槽的底部为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桩靴,通过设置链条,能够使得桩靴本体与桩体分离后翻转,从而可有效降低回收阻力;同时在施工扩大头时,能够增加扩大头的强度及与桩体连接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上行增压孔及楔形内凹槽,可有效提高下行时桩靴本体与桩体连接的稳定性及上行时增加桩体与桩靴本体分离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桩靴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桩靴本体;2、上部圆柱形围板;3、下部倒锥形围板;4、链条;5、环形支撑台;6、出浆槽;7、上行增压孔;8、楔形内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城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城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199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