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土隧道掌子面支护用竹锚管注浆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23992.2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95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苏伟;席博阳;苗壮;孟庆余;韩华轩;吴强;霍飞;万自强;韩璐;刘撞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0/02 | 分类号: | E21D20/02;E21D21/00;E21D11/10;E21D1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玺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37 | 代理人: | 刘畅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掌子面 支护 用竹锚管注浆 加固 结构 | ||
1.一种软土隧道掌子面支护用竹锚管注浆加固结构,包括竹锚管(7)、竹筋网(8)、砼层(9);其特征在于,所述竹锚管(7)插设于掌子面上并沿隧道纵向延伸;所述竹锚管(7)内、及竹锚管(7)周围的土体内填充有注浆体;所护竹筋网(8)覆盖于掌子面上,竹锚管(7)尾部固定于竹筋网(8)上,竹筋网(8)的与所述竹锚管(7)相对的一面上设有砼层(9),竹锚管(7)尾部伸入所述砼层(9)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隧道掌子面支护用竹锚管注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竹锚管(7)在掌子面上的最大外插角不大于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隧道掌子面支护用竹锚管注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竹锚管(7)中部沿轴布设过浆通孔(13),侧壁上布设与过浆通孔(13)连通的出浆孔(16),注浆体填充于过浆通孔(13)内,并自出浆孔(16)扩散进入土体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土隧道掌子面支护用竹锚管注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竹锚管(7)由管身(11)、管头(10)及管尾(12)构成;过浆通孔(13)自管尾(12)经管身(11)延伸,延伸至管身(11)中部,或者延伸至管头(10);管头(10)由毛竹斜削而成,且外覆加固铁皮(14);出浆孔(16)梅花形布设于竹锚管(7)的管身(11)上;管头(10)上设有用于固定加固铁皮(14)的铁皮定位孔(15);管尾(12)上设有用于与竹筋网(8)进行固定连接的竹筋网定位孔(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土隧道掌子面支护用竹锚管注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竹锚管(7)长度不小于10m,直径50mm±5mm,过浆通孔(13)孔径为30mm±5mm;出浆孔(16)孔径为10mm,环向孔间距为30mm,纵向孔间距为5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隧道掌子面支护用竹锚管注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砼层(9)为混凝土初喷砼层,喷射于竹筋网(8)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隧道掌子面支护用竹锚管注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体由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隧道掌子面支护用竹锚管注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筋网(8)网格间距与竹锚管(7)直径匹配,所述竹锚管(7)的管尾(12)与竹筋网(8)通过铁丝(18)绑扎连接;铁丝(18)穿过管尾(12)的竹筋网定位孔(17)后与竹筋网(8)绑扎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2399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定位装置的激光打标机
- 下一篇:基于养生花茶加工用传输设备的清理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