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用冷却框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28479.2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88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节昌喜;张洋;张超;杜丽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智鹏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刘芳春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冷却 框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模组用冷却框架,包括内板和外封板,内板包括设置在第一端板上多条第一凹槽和多条第二凹槽、设置在第一侧板上的多条第三凹槽、设置在第二侧板上的多条第四凹槽、以及设置在第二端板上多条第五凹槽和多条第六凹槽;多条第三凹槽的两端分别与多条第一凹槽和多条第五凹槽一一对应,多条第四凹槽的两端分别与多条第二凹槽和多条第六凹槽一一对应;第一端板上还设有第一汇流腔,多条第一凹槽和多条第二凹槽与第一汇流腔贯通;第二端板上还设有第二汇流腔,多条第五凹槽和多条第六凹槽与第二汇流腔贯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用冷却框架无需在框架外设置独立的冷却系统,降低了整个电池模组的体积与重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用冷却框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发展,使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规模得到了极大扩展,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的上应用主要通过组装成电池包的形式,成为电能量储存系统。动力电池主要包括电池模组、BMS(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电气系统及结构系统等经过成组工艺装配而成。一个电池包内部是由几个或十几个模组通过串联组成的。
电池模组是由多个电芯单元经过集电极串并联在一起,电池模组作为电源存储的单元,电池模组的温度影响到整个动力电池包的安全,对模组的热管理管控至关重要。
现有的电池模组的热管理方案主要有:在电池模组的底部增加热管理冷却板的方式、或者在模组中间增加热管理冷却板的方式,以上两种方式都存在缺陷:一是热管理冷却板和电池模组的框架不能集合在一起,会产生额外的重量,不利于电池包能量密度的提升;二是冷却板只能对电池模组中的电芯单元的一端进行热管理控制,控温均匀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用冷却框架,无需在框架外设置独立的冷却系统,降低了整个电池模组的体积与重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用冷却框架包括内板和包覆在内板的表面上的外封板,内板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端板、第一侧板、第二端板和第二侧板,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相对设置,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设置;内板上设有多条凹槽,包括设置在第一端板上多条第一凹槽和多条第二凹槽、设置在第一侧板上的多条第三凹槽、设置在第二侧板上的多条第四凹槽、以及设置在第二端板上多条第五凹槽和多条第六凹槽;多条第三凹槽的两端分别与多条第一凹槽和多条第五凹槽一一对应,多条第四凹槽的两端分别与多条第二凹槽和多条第六凹槽一一对应;第一端板上还设有第一汇流腔,多条第一凹槽和多条第二凹槽分别设置在第一汇流腔的两侧并与第一汇流腔贯通;第二端板上还设有第二汇流腔,多条第五凹槽和多条第六凹槽分别设置在第二汇流腔的两侧并与第二汇流腔贯通。
其中一实施例中,多条第二凹槽与多条第一凹槽以第一汇流腔为中心对称设置,多条第六凹槽与多条第五凹槽以第二汇流腔为中心对称设置。
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凹槽的数量为四条,第二凹槽的数量为四条。
其中一实施例中,外封板包括设置在第一端板的表面的第一外封板、设置在第一侧板的表面的第二外封板、设置在第二端板的表面的第三外封板、以及设置在第二侧板的表面的第四外封板;第一外封板设有与第一汇流腔贯通的冷却液入口,第三外封板设有与第二汇流腔贯通的冷却液出口。
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多根连接管,连接管用于贯通一一对应的相邻的两条凹槽。
其中一实施例中,连接管包括管本体和设置在管本体两端的第一接口端和第二接口端,第一接口端的轴向和第二接口端的轴向相互垂直;第一外封板、第二外封板、第三外封板、第四外封板的两端对应凹槽的位置设有通孔,连接管的第一接口端和第二接口端分别设置在相邻接的第一外封板与第二外封板、相邻接的第二外封板与第三外封板、相邻接的第三外封板与第四外封板、相邻接的第四外封板与第一外封板的通孔内。
其中一实施例中,连接管上还设有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智鹏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智鹏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284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发电机转子风叶
- 下一篇:一种梯级稳流式厌氧反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