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薄储能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30382.5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51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肖伟;史皓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柔能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70 | 分类号: | H01M4/70;H01M50/531;H01M50/105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高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薄 器件 | ||
一种超薄储能器件,属于电池技术领域。该超薄储能器件呈环状薄片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第一集流体表面印刷有至少一个正极电极,或至少一个负极电极,或至少一个正极电极和至少一个负极电极,第二集流体表面对应第一集流体表面正极电极印刷有负极电极,对应第一集流体表面负极电极印刷有正极电极,上下成对设置的正负电极之间设有隔膜,相同集流体表面相邻电极之间分隔设置;第二集流体引出两彼此分隔的极耳至环状薄片结构的中空区域内。本实用新型中极耳位于中空区域内,缩短了离子、电子的传输距离,能够降低电池内阻,提升电池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电池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超薄储能器件。
背景技术
柔性超薄电池是一种柔软、可变形的便携式电源,厚度一般不超过1.2mm。近年来物流、医疗、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柔性超薄电池的快速发展。随着产品内部结构设计的越来越紧凑,对柔性超薄电池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下尽可能地提升柔性超薄电池的性能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由此而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超薄储能器件,能够降低电池内阻,提升电池性能。
本实用新型呈环状薄片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第一集流体表面印刷有至少一个正极电极,或至少一个负极电极,或至少一个正极电极和至少一个负极电极,第二集流体表面对应第一集流体表面正极电极印刷有负极电极,对应第一集流体表面负极电极印刷有正极电极,上下成对设置的正负电极之间设有隔膜,两对相邻的正负电极之间分隔设置;第二集流体引出两彼此分隔的极耳至环状薄片结构的中空区域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集流体包括彼此分隔的两部分,各部分均引出一极耳。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不同于传统电池将极耳引出至电池外边缘侧的设计,本实用新型中电池采用环状结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均位于环状结构内侧中空区域中;相同电池面积下,该结构极大缩短了电子离子的传输距离,有利于降低电池内阻,尤其适合于柔性薄型大面积电池;
2)能够与负载电路完全贴合,节省空间;
3)适用于多种电池体系,包括一次电池(如锂/锰电池、锌/锰电池等)、二次电池(如锂离子电池、锌/锰电池)、空气电池(如铝/空气电池、锌/空气电池等)。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超薄储能器件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超薄储能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超薄储能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包括:第一集流体1、第二集流体2、负极电极3、正极电极4、密封胶5、密封区域6、极耳7、中空区域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环状结构电池组(圆形电池组),包括两串联连接的锌/锰单体电池,整体厚度不超过1mm。除了将环状结构电池组设置为圆形,还可以设置呈凸多边形。
环状结构电池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集流体1和第二集流体2,第一集流体1和第二集流体2分别印刷在高分子材料底膜表面;优选地,第一集流体1为圆环状,第二集流体2由分隔的且为对称布置的两部分组成,第二集流体2的外边缘与第一集流体1的外边缘上下对齐。集流体内边缘和外边缘均设有环形密封区域6,密封区域6起到分隔密封的作用,宽度优选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柔能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柔能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303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提高密封效果的体外诊断设备
- 下一篇:一种药学研究用药片磨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