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密封气嘴固定装置及清洗机象鼻子出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38581.0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68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谭乐;冯想中;陈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亚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7/10 | 分类号: | F16L17/10;F16L37/084;F16L15/00;B08B13/00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朱海晓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 密封 固定 装置 清洗 鼻子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密封气嘴固定装置及清洗机象鼻子出料结构,充气密封气嘴固定装置包括充气密封圈、与充气密封圈相连接的气嘴组件、充气密封安装座,所述充气密封安装座的密封端面设有充气密封圈凹槽、与充气密封圈凹槽相通的充气孔道,所述气嘴组件伸入充气孔道内,所述气嘴组件与充气孔道内壁之间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气嘴组件与充气孔道之间为螺纹连接,该螺纹连接结构对气嘴组件形成轴向保持的作用力,在充放气过程中,气嘴组件的轴向位置保持相对固定,解决了充气密封圈气嘴处复位不到位的情况,相比现有技术的固定结构,大大降低充气密封圈的摩擦力,且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密封气嘴固定装置及清洗机象鼻子出料结构。
背景技术
充气密封圈一般由中空的密封圈和固定在密封圈用于充(放)气的气嘴。在环境中温差变化较大等原因导致的需要密封的间隙是变化的,这种情况下需要充气密封;在电力和化工等行业的管道上,需要经常开启和和关闭的管道端口和阀门,如清洗机象鼻子出料结构,采用法兰盖和普通密封垫加螺栓锁紧会增加很多的检修工时和安装难度,如果使用充气密封圈,以上问题就会全部迎刃而解,使用很少的螺栓甚至只用卡扣就可以锁紧;以及在其它情况下也多有使用。现有的充气密封圈安装固定通常采用以下结构:在需要密封的端面上开设用于防止充气密封圈的密封槽,在密封槽底部开孔形成供气嘴伸入以及向气嘴通气的充气孔道,安装时,气嘴用较大的外力压进充气孔道内,使气嘴与充气孔道之间形成紧配合,这种结构,当充气密封时,气嘴会被气充部分吹出,当复位时气嘴不容易挤压回去,在经常开启和和关闭的管道端口和阀门中,会容易卡住,出现不能正常启闭的现象,且充气密封此处容易磨损,降低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充气密封气嘴固定装置及清洗机象鼻子出料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充气密封气嘴固定装置,包括充气密封圈、与充气密封圈相连接的气嘴组件、充气密封安装座,所述充气密封安装座的密封端面设有充气密封圈凹槽、与充气密封圈凹槽相通的充气孔道,所述气嘴组件伸入充气孔道内,所述气嘴组件与充气孔道内壁之间螺纹连接。
所述气嘴组件包括气管和气管快插接头,所述气管快插接头的一端外壁设有用于与充气孔道内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外螺纹,且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气管快插连接的快接组件;所述气管一端与充气密封圈相连接且另一端伸入气管快插接头内且与气管快插接头轴向位置相固定。
所述气管快插接头的快接组件为卡簧紧固的结构。
所述气管快插接头设有释放环,通过操作释放环可使快接组件松开气管;所述充气孔道内设有接近充气密封圈凹槽设置的长条形操作孔和位于长条形操作孔远离充气密封圈凹槽的一端的螺纹孔道,所述气管快插接头设有外螺纹的一端伸入螺纹孔道内与螺纹孔道内壁螺纹连接,所述释放环位于长条形操作孔内,通过长条形操作孔可对释放环操作。
所述气管一端伸入充气密封圈内且该端端部设有与充气密封圈内壁相抵的抵接凸环,所述气管外周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充气密封圈外壁相抵配合。
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充气密封气嘴固定装置的清洗机象鼻子出料结构,包括出料法兰,所述出料法兰上设有如上所述的充气密封气嘴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气嘴组件与充气孔道之间为螺纹连接,该螺纹连接结构对气嘴组件形成轴向保持的作用力,在充放气过程中,气嘴组件的轴向位置保持相对固定,解决了充气密封圈气嘴处复位不到位的情况,相比现有技术的固定结构,大大降低充气密封圈的摩擦力,且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亚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亚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385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试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泥净浆搅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