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梯门机的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42009.1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01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潜卫;方亮;钮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巨人智能电梯设备(广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3/14 | 分类号: | B66B13/14;G10K11/16;F16F15/0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 代理人: | 姚健 |
地址: | 242200 安徽省宣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梯 驱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梯门机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梯门、驱动机构和缓冲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机带动齿轮一、齿轮二转动,继而使得螺纹杆跟随转动,来实现滑动块的相互靠近和远离,从而实现对电梯门的开闭该机构内设置有吸音板,大大降低了电机运转时的噪音,通过在电梯门的底部设置滑轮二和移动槽,可以使得电梯门在开闭的时候更加顺畅,且在电梯门的两侧设置的缓冲机构,可以在电梯门打开时,对其进行缓冲,通过压缩滑板,使得滑板压缩两个铰接杆,进而使得两个铰接杆分别挤压滑块向两侧移动,进而使得滑块挤压两侧的弹簧,利用弹簧的反作用力实现对电梯门的减震,从而对电梯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门机的驱动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电梯门机的驱动装置,属于电梯驱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物中安装有电梯,且随着建筑高度越来越高,人们在电梯中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这就对电梯的运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的电梯门机的驱动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现有的电梯门机系统多采用曲柄滑块机构或液压机构作为驱动系统,结构复杂、不易安装,而且在运行时噪音较大,影响使用舒适度,其二、现有的很多电梯门机在进行电梯门开闭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缓震措施,导致电梯门在打开的时候由于驱动力较大与墙壁接触,从而对电梯门造成破坏,影响电梯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电梯门机的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电梯门机的驱动装置,包括
电梯门,所述电梯门设置有左右两扇,且每个电梯门的上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电梯门的下侧设置有地坎;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电梯门上,用于驱动电梯门开闭,
缓冲机构,左右两扇所述电梯门的的外侧均设置有缓冲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由电机、转轴、齿轮一、齿轮二、螺纹杆、滑动块和限位滑杆构成,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驱动机构的箱体上侧,且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侧与齿轮一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一的两侧通过齿轮啮合分别连接有两个齿轮二,两个所述齿轮二远离齿轮一的一侧均固接有螺纹杆,且两个所述螺纹杆的螺纹走向相反,所述螺纹杆通过轴承与驱动机构的箱体内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上均螺纹设置有滑动块,所述驱动机构的箱体内位于螺纹杆的下侧设置有限位滑杆,所述限位滑杆贯穿两个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下表面与连接板固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的位于电机的两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吸音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地坎上设置有移动槽,所述电梯门的下侧通过滑轮二与移动槽之间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机构由固定柱、滑槽、滑杆、滑块、弹簧、铰接杆、铰接轴、滑板和滑轮一构成,所述固定柱连接在地坎的上表面,且固定柱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固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两侧滑动设置有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相对侧均设置有套接在滑杆上的弹簧,且两个所述滑块的外侧分别连接有铰接杆,两个所述铰接杆远离铰接杆的一端均与铰接轴固接,所述铰接轴固接在滑板的外侧,且滑板的下端设置有滑轮一,所述滑轮一与移动槽之间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板与电梯门接触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电机带动齿轮一、齿轮二转动,继而使得螺纹杆跟随转动,来实现滑动块的相互靠近和远离,从而实现对电梯门的开闭,该驱动系统结构简单,操作也不复杂,在使用时比较稳定,而且该机构内设置有吸音板,大大降低了电机运转时的噪音,提高了乘客在搭乘电梯时的舒适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巨人智能电梯设备(广德)有限公司,未经巨人智能电梯设备(广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420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