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起球的针织布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50561.5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30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谢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集华针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B32B9/04;B32B3/08;B32B27/02;B32B27/30;B32B5/18;B32B3/30;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华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0 | 代理人: | 丁功成 |
地址: | 3627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起球 针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起球的针织布,具体涉及针织布技术领域,包括布料,所述布料包括第一抗起球纤维混织层、第二抗起球纤维混织层以及棉料层,所述第一抗起球纤维混织层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远离第一抗起球纤维混织层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远离防水层的一面固定连接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与棉料层之间设置有海绵层。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抗起球纤维混织层和第二抗起球纤维混织层可以有效的防止或减少因纤维相互间磨擦,而缠结集聚而成小球,影响美观,且保暖效果好,触感舒适,透气性好,通过设置的抗菌层可以进行灭菌,阻止细菌滋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起球的针织布。
背景技术
针织布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针织布具有较好的保暖功能,是常用的服装面料。但是现在使用的针织面料透气性能差、不易防水,布料内容易滋生细菌,且针织面料表面易起球,影响美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起球的针织布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起球的针织布,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起球的针织布,包括布料,所述布料包括第一抗起球纤维混织层、第二抗起球纤维混织层以及棉料层,所述第一抗起球纤维混织层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远离第一抗起球纤维混织层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远离防水层的一面固定连接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与棉料层之间设置有海绵层。
进一步地,所述布料的侧壁织有印花,所述印花由耐磨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抗起球纤维混织层位于最上层,所述第二抗起球纤维混织层位于最下层,所述棉料层位于第一抗起球纤维混织层与第二抗起球纤维混织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抗起球纤维混织层远离第一抗起球纤维混织层的一面固定连接有亲肤层。
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层与透气层之间设置有填充层。
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层靠近透气层的一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粘合有硅胶球,所述硅胶球均匀位于海绵层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抗菌层、透气层、填充层以及海绵层的数量均有两层,且所述抗菌层、透气层、填充层以及海绵层对称位于棉料层的两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抗起球纤维混织层和第二抗起球纤维混织层材料相同。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抗起球纤维混织层和第二抗起球纤维混织层可以有效的防止或减少因纤维相互间磨擦,而缠结集聚而成小球,影响美观。
2.本实用新型,在布料的内部设置有抗菌层,抗菌层可以进行灭菌,阻止细菌滋生,同时,通过设置的棉料层可以增加保暖效果,以及通过设置的硅胶球可以增加触感,也能与透气层进行配合,提高透气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列表:1、布料;2、印花;3、第一抗起球纤维混织层; 4、防水层;5、抗菌层;6、透气层;7、填充层;8、海绵层;9、棉料层;10、第二抗起球纤维混织层;11、亲肤层;12、凹槽;13、硅胶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集华针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集华针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505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容量硅片盒
- 下一篇:一种EVA灌注成型的包裹式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