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心电监护仪用导线收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53576.7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39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远娟;刘二凤;朱珠;李秀丽;马永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远娟 |
主分类号: | A61B5/318 | 分类号: | A61B5/318;A61B5/321;B65H75/44 |
代理公司: | 南宁图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7 | 代理人: | 黄县媛 |
地址: | 530022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护 导线 收纳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电监护仪用导线收纳装置,包括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平台以及放置在平台上的多个收线装置,收线装置包括绕线轴和绕线盒,绕线轴可转动的设置在绕线盒内,导线缠绕在绕线轴上,导线一端伸出绕线盒外与监护仪本体连接,另一端伸出绕线盒外与人体的监测端连接。通过收线装置可以拉出需要长度的导线,拉出导线方便快捷,使用完毕后可通过动绕线轴转动,绕线轴缠绕导线,使导线收纳到绕线盒内。多个收线装置实现各组不同导线排列整齐有序,便于进行心电监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纳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心电监护仪用导线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心电监护仪可对患者的心电图波形、脉搏、呼吸、有创或无创血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等信息等进行采集、储存、智能分析,进而进行诊断和预警等。
心电监护仪通常采用若干导线与被监测人体连接,包括:心电图导线、血氧饱和度探头导线、有创或无创血压测压导线。所述导线的长度一般为2.5-3.5米,导线一端与心电监护仪连接,另一端设有与人体连接的连接端,使用时多根导线易交叉缠绕导致使用不便。另外,当患者与心电监护仪的距离较近时,过长的导线垂落时易拉扯连接人体的一端,影响外部操作,或者易在外部操作时受损。
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心电监护仪用导线收纳装置,可收纳心电监护仪各组导线,使各组导线排列整齐有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心电监护仪用导线收纳装置,可收纳心电监护仪各组导线,使各组导线排列整齐有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心电监护仪用导线收纳装置,包括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平台以及放置在平台上的多个收线装置,收线装置包括绕线轴和绕线盒,绕线轴可转动的设置在绕线盒内,导线缠绕在绕线轴上,导线一端伸出绕线盒外与监护仪本体连接,另一端伸出绕线盒外与人体的监测端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绕线轴两端均设有卷盘式发条,卷盘式发条卷绕在绕线轴上,卷盘式发条一端与绕线盒连接,另一端与绕线轴连接。在卷盘式发条的弹力作用下导线会自动卷绕在绕线轴上。不需要人工缠绕,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更进一步的,所述绕线盒内沿绕线轴方向设有隔板,隔板将绕线盒内部分隔成左内腔和右内腔,导线收纳在左内腔内,卷盘式发条收纳于右内腔内。防止卷盘式发条移动,干扰导线缠绕绕线轴。
所述绕线盒间隔设有两个通孔,导线两端分别由两个通孔穿出绕线盒外;绕线盒设有两个用于固定导线的固定装置,两个固定装置分别位于两个通孔处。阻止绕线轴的旋转,防止可能的误操作带动绕线轴旋转。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臂的一端与第二夹持臂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第一夹持臂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臂的另一端螺栓连接。可根据导线的大小调节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之间的距离。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底部开口的第一框和突出于第一框开口两侧的第一翼板,第二夹持臂包括顶部开口的第二框和突出于第二框开口两侧的第二翼板,一侧的第一翼板与同一侧的第二翼板铰接,另一侧的第一翼板与同一侧的第二翼板螺栓连接。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使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连接更加稳固。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框为两块波浪形弹性板贴合而成。浪形弹性板不仅可固定不同直径的导线,而且可增大导线与浪形弹性板的摩擦力,使固定装置固定导线更加牢固。同时,波浪形弹性板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在固定住导线时,不会挤压使导线变形,提高导线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框和第二框均呈弧形。增大导线与浪形弹性板的接触面积,使固定装置固定导线更加牢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远娟,未经李远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535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