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启动关闭的电能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56617.8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20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温博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N1/04 | 分类号: | H02N1/04;H02J7/3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郝传鑫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远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启动 关闭 电能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自动启动关闭的电能回收利用装置,装置主体包括动力回收装置和电力保护箱,动力回收装置位于装置主体中间,弧形减速板下方安装有液压杆,支撑杆位于安装槽内部,电力保护箱位于装置主体一侧,电力保护箱内部一侧安装有摩擦装置,摩擦装置内部底端安装有集电器,电线管通过变压器连接蓄电池。该自动启动关闭的电能回收利用装置,利用液压杆的伸缩原理和支撑杆可对装置起到保护效果,利用过往车辆和液压杆可使得弧形减速板来回滑动于滑动槽内部,从而产生上下动能的作用,从而降低动能制造成本,加大电能产生力度,起到对电能回收保存和再利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启动关闭的电能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的道路建设已经普及全国各地,其中包括一些偏远地区和山区,并且在这些地区的交通工具仍由电动车居多,其中居住的村落往往与县镇相离甚远,即使使用电动车也需要行驶很长时间才可到达,电动车由于电量限制,往往不能满足往返所需,鉴于此,我们利用支干路过往车辆所产生的压力动能,通过摩擦产生电能,同时对电能进行回收保存再利用,大大降低了动能制造成本,保证了人们可在路途需电时有电可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启动关闭的电能回收利用装置,具备保护装置、降低动能制造成本、增加电能产生力度,同时对电能进行回收保存再利用等优点,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启动关闭的电能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动力回收装置和电力保护箱,所述动力回收装置位于装置主体中间,且动力回收装置顶端安装有弧形减速板,所述弧形减速板下方安装有液压杆,且液压杆一侧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安装槽内部,且安装槽两端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电力保护箱位于装置主体一侧,且电力保护箱上方一侧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电力保护箱内部一侧安装有摩擦装置,且摩擦装置内部上方安装有摩擦石,所述摩擦石一侧中间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一端连接传动杆,所述摩擦装置内部底端安装有集电器,且摩擦装置一侧下方设有电线管,所述电线管通过变压器连接蓄电池,所述电力保护箱一侧开设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液压杆与支撑杆同时位于安装槽内部,且液压杆顶端连接弧形减速板,所述液压杆与支撑杆设有多个。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液压杆的伸缩原理,可将压力过后弧形减速板快速顶回原位,从而起到循环使用动能的效果,利用支撑杆可对弧形减速板起到位置限定的效果,保证不会因为压力过强导致液压杆损坏,对装置起到保护效果。
优选的,所述弧形减速板套接于安装槽顶端,且弧形减速板内部两端与滑动槽相衔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过往车辆和液压杆可使得弧形减速板来回滑动于滑动槽内部,从而产生上下动能的作用,同时滑动槽还可对弧形减速板滑动范围进行限定,从而降低动能制造成本。
优选的,所述传动杆整体为勺型,且传动杆一端连接弧形减速板,另一端连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摩擦装置,且连接杆连接多个摩擦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过往车辆所造成的压力,使得弧形减速板带动连接杆与摩擦石,从而利用摩擦起到产生电能的效果,且利用多个摩擦石可加大电能产生力度。
优选的,所述摩擦装置与蓄电池同时位于电力保护箱内部,且电力保护箱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蓄电池一侧设有多个连接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力保护箱可对摩擦装置与蓄电池起到保护效果,且摩擦产生的电能可通过集电器传送至蓄电池内部,从而起到对电能回收保存和再利用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启动关闭的电能回收利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温博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温博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566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