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快速固定夹具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56847.4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93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郑雪靖;覃忠华;王子天;杨斌;崔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众思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8 | 分类号: | B23Q3/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伍琴琴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快速 固定 夹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固定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便于快速固定夹具的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与夹具正对的限位块,支撑座上竖向滑动连接有滑座,滑座上设有与夹具配合的第一导向部,且滑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配合件,第一配合件上朝向支撑座之内的侧壁上设有与夹具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滑座上朝向支撑座之外的侧壁上设有与夹具配合的第二配合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对夹具实现快速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夹具固定时操作复杂且精度容易受到影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快速固定夹具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车身的加工过程中,例如焊接、滚边、冲压等,需要使用到对应的加工夹具完成对应的加工操作。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一般将待加工的车身固定于支撑座上,然后利用导轨将支撑座输送待加工的加工工位,同时利用导轨将用于加工车身的夹具输送至支撑座的一侧,再将夹具固定于支撑座上,最终利用夹具完成对车身的加工。在车身加工中对于加工精度有较高的要求,车身加工精度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支撑座与车身之间连接的精度影响,另一方面是夹具与支撑座之间连接的精度影响,目前市场上用于固定车身的固定机构一般会与车身上的装配孔等形成装配关系,所以用于固定车身的固定机构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精度,因此用于将夹具固定于支撑座上的固定装置对车身加工精度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在将夹具固定于支撑座上时,夹具是沿着导轨滑动至支撑座处,然后利用插销结构等进行对位,当夹具沿着导轨方向与支撑座定位后,再利用固定机构将夹具固定,因此现有的夹具固定过程比较复杂,同时每次在固定夹具时,夹具都会与支撑座之间发生撞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支撑座配合的导轨精度,使得夹具与支撑座之间配合精度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便于快速固定夹具的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夹具固定时操作复杂且精度容易受到影响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于快速固定夹具的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与夹具正对的限位块,支撑座上竖向滑动连接有滑座,滑座上设有与夹具配合的第一导向部,且滑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配合件,第一配合件上朝向支撑座之内的侧壁上设有与夹具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滑座上朝向支撑座之外的侧壁上设有与夹具配合的第二配合部。
本方案的原理是:在现有导轨的输送作用下,夹具只能靠近或者远离支撑座,当需要将现有技术中的夹具固定于支撑座上时,首先利用现有技术中的伺服电机将夹具沿着现有技术的导轨输送至靠近支撑座的位置,然后向上滑动滑座,使得滑座靠近夹具,此时第一导向部先与夹具接触而使第一导向部对第一配合件起到导向作用,在第一导向部的导向作用下,随着滑座的继续上移,滑座上的第一配合件与夹具接触,使得第一配合件上的第一配合部与夹具之间形成配合抵紧关系,同时滑座上的第二配合部也与夹具之间也形成配合抵紧关系,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两个接触点对夹具的抵紧作用下,使得夹具能够被快速、稳定地固定于支撑座上;同时,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抵紧固定作用下,当汽车车身在支撑座上被加工时,可以减少车身以及支撑座受到横向作用力而产生加工误差的情况,使得汽车车身被更加精确地加工。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固定过程十分的简单: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固定夹具时需要先使夹具与支撑座之间定位,然后再通过固定机构将夹具固定,操作较为复杂。本申请中,只需将夹具输送至抵紧支撑座,然后向上推动滑座,利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对夹具抵紧固定,从而使得夹具被快速且稳定地固定,操作十分简单。
2.定位精度高:本申请中,支撑座上的限位块对夹具提供的抵紧限位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对夹具提供的抵紧限位方向相反,使得夹具能够被精确定抵紧固定于滑座和限位块之间,从而在汽车车身被加工时,夹具的位置稳定,以使车身能够被精准地加工,有效提升车身加工的精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配合件包括第一凸起,第一配合部包括开设于第一凸起上的第一配合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众思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众思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568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胀裂机构的耐火母线槽
- 下一篇:一种卧式侧吹转炉的水冷活动烟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