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尘管道的自动清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82273.8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66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丁攀;刘红利;肖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乌鲁木齐汇聚路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32 | 分类号: | B08B9/0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虹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08 | 代理人: | 苗奎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 管道 自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除尘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除尘管道的自动清灰系统,包括除尘管道,除尘管道下端固定安装有清灰管,清灰管为弧形的圆形管,清灰管的一端延伸至除尘管道的内部且固定安装有与清灰管连通的引导块,引导块远离清灰管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吹气通道。本实用新型中,平板压力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单元,与密封盖和启闭机构组成闭环的控制执行系统,完全自动化运行,无需人工操作,当柔性传动索带动连接板拉动密封盖打开时,负压产生的气流进入清灰管的内部从引导块处吹出,当风通过第一吹气通道和第二吹气通道时,由于风的移动通道变小导致风的流动速度变快,从而产生强劲的风道来集中的对灰尘堆积处进行清理,提高了清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尘管道的自动清灰系统。
背景技术
在除尘设备运行过程中,因受到管道中的沉积效应影响,大颗粒的灰尘颗粒会堆积在阻力较大的管段,灰尘堆积的厚度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进而降低除尘管道的导通率,增大管道阻力,降低整个除尘系统的工作效能。目前,掌握除尘管道清理方法是用一股气流来针对整个管道来进行吹动,风力分散,效率底。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除尘管道的自动清灰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除尘管道的自动清灰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除尘管道的自动清灰系统,包括除尘管道,除尘管道下端固定安装有清灰管,清灰管为弧形的圆形管,清灰管的一端延伸至除尘管道的内部且固定安装有与清灰管连通的引导块,引导块远离清灰管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吹气通道,第一吹气通道为倾斜的矩形槽,引导块远离清灰管的一端对应引导块的上方开设有第一吹气通道,为倾斜的矩形槽,清灰管的另一端铰接有密封盖,除尘管道与密封盖通过启闭机构进行连接,除尘管道的内部设置有平板压力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启闭机构包括连接环,连接环为环形的块,连接环固定安装在清灰管的侧面,连接环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弹簧,弹簧远离连接环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为“L”形的块。
作为优选,所述启闭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有两组,两组第一连接块对称固定安装在除尘管道的底侧,两组第一连接块中间活动安装有第二滑轮,两组第一连接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块,两组第二连接块中间活动安装有第三滑轮,除尘管道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动力气缸,除尘管道的侧面活动安装有第一滑轮,动力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柔性传动索,柔性传动索依次缠绕第一滑轮、第三滑轮和第二滑轮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柔性传动索可以是钢丝绳,但不仅限于钢丝绳的柔性绳索。
作为优选,所述清灰管、引导块、第一吹气通道、第二吹气通道、密封盖、启闭机构和平板压力传感器为一组组合,但不仅限于一组。
作为优选,所述平板压力传感器安装于除尘管道底部内壁,并位于引导块沿负压方向的后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尘管道的自动清灰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除尘管道的自动清灰系统,平板压力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单元,与密封盖和启闭机构组成闭环的控制执行系统,完全自动化运行,无需人工操作,当柔性传动索带动连接板拉动密封盖打开时,负压产生的气流进入清灰管的内部从引导块处吹出,当风通过第一吹气通道和第二吹气通道时,由于风的移动通道变小导致风的流动速度变快,从而产生强劲的风道来集中的对灰尘堆积处进行清理,提高了清理效率。
(2)、该除尘管道的自动清灰系统,清灰动力来自除尘系统自身负压动力,无需额外的动力来源,降低了成本。
(3)、该除尘管道的自动清灰系统,清灰管、引导块、第一吹气通道、第二吹气通道、密封盖、启闭机构和平板压力传感器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同时多组合的配置,可到达管道内的无死角清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乌鲁木齐汇聚路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乌鲁木齐汇聚路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822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