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线坠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83566.8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32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福强;李水根;何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福强 |
主分类号: | G01C15/10 | 分类号: | G01C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吴佳佳 |
地址: | 4106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用线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线坠,包括外壳,外壳底端外壁一端连接设有两个减震块,靠近外壳中部的减震块抵接墙体一侧,外壳底端远离减震块一端连接设有夹持装置,外壳内连接一侧连接设有凹槽一,外壳靠近凹槽一处连接设有限位筒,限位筒与凹槽一连通,凹槽一内活动连接设有绕线轴,绕线轴上连接设有与限位筒相配合的限位块,绕线轴另一端贯穿外壳并于端部连接设有手柄,绕线轴转动连接外壳,绕线轴上连接设有拉绳,外壳内远离夹持装置一端连接设有导向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可以快速固定拆卸、便于观察垂直度、方便更换下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建筑施工用线坠。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建筑施工用线坠装置是一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利用铅锤自重拉线形成垂直线的原理来测量建筑面垂直度的装置,其在建筑施工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建筑施工用线坠装置结构较为简单,大多只包括坠体以及连接于坠体一端的线绳,工作人员在对墙体的垂直情况进行判断时,通常是将砌刀横置与墙体上部,然后手持线绳的一端,并将线绳端部压在砌刀上,使坠体自然下垂,以此判断墙体的垂直情况,但是这种方式对于坠体的稳定性较差,工作人员对于线绳的端部难以把持,坠体容易发生掉落;另外,当墙面向外倾斜可以看出来,但是向内倾斜时不易观察出来;还有,坠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线坠准芯会磨损而影响测量,因为无法更换准芯,从而将整个坠体弃置,对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使用成本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快速固定拆卸、便于观察垂直度、方便更换下坠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线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施工用线坠,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端外壁一端连接设有两个减震块,靠近外壳中部的所述减震块抵接墙体一侧,所述外壳底端远离减震块一端连接设有夹持装置,所述外壳内连接一侧连接设有凹槽一,所述外壳靠近凹槽一处连接设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与凹槽一连通,所述凹槽一内活动连接设有绕线轴,所述绕线轴上连接设有与限位筒相配合的限位块,所述绕线轴另一端贯穿外壳并于端部连接设有手柄,所述绕线轴转动连接外壳,所述绕线轴上连接设有拉绳,所述外壳内远离夹持装置一端连接设有导向辊,所述拉绳绕过导向辊且延伸出外壳并于端部连接设有坠体,所述坠体包括上坠和下坠,所述上坠可拆卸卡接下坠,所述拉绳靠近上坠处连接设有垂直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减震块的设置便于收线时减少对垂直检测装置的震动损伤;夹持装置的设置方便将整体固定在墙体上,避免因手动把持或用重物固定从而造成误差;当绕线轴拉出凹槽一时,限位块与限位筒的卡接解除,可以通过手柄驱动绕线轴转动进行绕线,当绕线轴伸入凹槽一时,限位块与限位筒卡接,绕线轴不能转动从而被限位;导向辊的设置便于将拉绳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上坠可拆卸卡接下坠便于下坠的更换;垂直检测装置的设置方便更好地检测墙体的垂直度。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块包括连接于外壳底端外壁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连接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二,所述凹槽二内连接设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另一端连接设有滑块一,所述滑块一滑动连接凹槽二,所述滑块一底端连接设有减震垫,收线时垂直检测装置连同坠体快速上升,垂直检测装置先接触到减震垫,并驱动滑块一向上滑动,弹簧一收缩蓄力,缓冲快速收线对垂直检测装置的震动,延长垂直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块之间的外径等于垂直检测装置的外径,便于减震块对垂直检测装置的减震。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连接于外壳远离减震块一端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连接设有通孔一,所述通孔一内滑动连接设有拉杆,所述拉杆靠近墙体一端滑动连接设有压板,另一端贯穿通孔一并于端部连接设有拉环,所述拉杆外套接设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一端连接压板,另一端连接固定板,拉动拉环,拉环驱动拉杆后移,拉杆驱动压板后移,弹簧二收缩蓄力,将装置置于墙体上,靠近中部的减震块侧壁抵接墙体一侧,然后松开拉环,在弹簧的复位拉伸下,压板抵接墙体另一侧,装置得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福强,未经陈福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835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