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96969.6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51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冯颖盈;姚顺;冯仁伟;邓远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2 | 分类号: | B60L53/12;H02J50/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尹彦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充电 接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结构,包括用于产生感应电流的线圈绕组、安装所述线圈绕组的底盘、与所述底盘配合共同封装所述线圈绕组的金属外壳、以及设于所述线圈绕组与所述金属外壳之间用于增强磁感应能力的平铺磁芯,所述平铺磁芯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底盘通过所述通孔实现螺钉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平铺磁芯打孔的方案,增加了装置整体的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近年来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高速发展,如何实现电动汽车的安全、便捷和快速的充电意义重大。电动汽车充电的传统方案是通过充电桩从电网直接获取电能,然而电动汽车进行有线充电时,充电插座或者电缆线通常有裸露在外的部分,在大功率充电时,容易产生电火花和电弧,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同时传统的有线充电需要用户进行手动操作,人为的疏忽和充电插座的频繁插拔产生的硬件磨损均容易造成接触不良的现象,导致发生大功率环境下的人身安全事件。
为解决以上问题,通常采用近距离无线输电技术来实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通常是在电动汽车底盘安装一个接收端,并通过安装在地面或地下的发射端产生的磁场来产生感应电流,经整流成直流后向电动汽车电池充电,在结构方面,相较于常见车载充电机的全金属外壳,无线充电接收端底部需要使用塑料外壳来确保磁场能量传输,导致存在结构强度风险,此外,由于接收端磁芯数量多,体积大,在使用中热胀冷缩的现象较明显,车载充电机常用导热胶粘度低,应用在无线充电场景中会导致导热胶无法紧贴在磁芯上,散热能力不足,存在热风险。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结构强度大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结构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结构强度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了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结构,包括用于产生感应电流的线圈绕组、安装所述线圈绕组的底盘、与所述底盘配合共同封装所述线圈绕组的金属外壳、以及设于所述线圈绕组与所述金属外壳之间用于增强磁感应能力的平铺磁芯,所述平铺磁芯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底盘通过所述通孔实现螺钉固定。
进一步,还包括设于所述金属外壳或所述底盘上的螺孔,当所述螺孔设于所述金属外壳上时,所述螺钉自底盘朝向所述金属外壳设置;
当所述螺孔设于所述底盘上时,所述螺钉自金属外壳朝向所述底盘设置。
进一步,所述平铺磁芯由多个相互贴合的块状磁芯相互拼接构成,所述块状磁芯的个数为奇数,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平铺磁芯中心的块状磁芯上。
进一步,所述平铺磁芯由多个相互贴合的块状磁芯相互拼接构成,所述块状磁芯的个数为偶数,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平铺磁芯中心四个块状磁芯的连接处。
进一步,所述通孔由四个角度为90度的扇形通孔拼接形成,所述平铺磁芯中心四个块状磁芯的连接处均设有一个所述扇形通孔。
进一步,所述金属外壳朝向所述磁芯的一面设有至少一处条纹状凸起,所述条纹状凸起避开所述块状磁芯相互连接处设置。
进一步,还包括设于所述平铺磁芯与所述金属外壳之间的导热胶,所述导热胶分别连接所述平铺磁芯与金属外壳,并用于通过所述金属外壳向外部散热,所述导热胶采用带粘性的导热胶。
进一步,所述底盘上设有容纳所述线圈绕组放置的走线槽,所述走线槽的形状与所述线圈绕组相匹配,使每圈所述线圈绕组均置于所述走线槽内。
进一步,所述线圈绕组包括两条并行设置的利兹线,并通过所述利兹线绕制形成。
进一步,所述平铺磁芯上设有用于走线的缺口,无线充电接收端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平铺磁芯上用于覆盖所述缺口的盖板磁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969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