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食用菌栽培料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812006.0 | 申请日: | 202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01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赖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淑芳 |
主分类号: | A01G18/22 | 分类号: | A01G18/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李林合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栽培 制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用菌栽培料制备装置,包括搅拌筒,搅拌筒上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筒上方进料端设置有进料口,搅拌筒一侧设置有水箱,搅拌筒底部倾斜对称设置有导料板,导料板下端与出料口无缝连接,出料口上设置有挡板,水箱一侧通过导水管与搅拌筒顶部的若干喷头连接,水箱另一侧与喷射泵连接,喷射泵与喷射管连接,喷射管另一端设置有若干喷射头,喷射头前端设置有雾化网,喷射头设置在导料板上,且喷射头与导料板垂直,搅拌筒底部设置有循环泵,循环泵两端通过导料管分别与搅拌筒底部和上部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将食用菌栽培料充分混合均匀,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合不均匀、易存在搅拌死角和混合效率不高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栽培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食用菌栽培料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微生物中的大型真菌。在营养物质上食用菌与其它微生物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食用菌栽培料是采用人工的方法把各种营养物质按照一定的配比制成的供食用菌生长繁殖的基质,通常是以农作物秸秆、荚壳、木屑等材料作为食用菌生长所需要的碳源,然后加入适量有机氮和无机盐,混合均匀,装袋,灭菌制成食用菌培养基。但现有的制备装置结构复杂,混合不均匀,也容易存在搅拌死角,混合效率不高,不便于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料制备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将食用菌栽培料充分混合均匀,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合不均匀、易存在搅拌死角和混合效率不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料制备装置,包括搅拌筒,搅拌筒上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筒上方进料端设置有进料口,搅拌筒一侧设置有水箱,搅拌筒底部倾斜对称设置有导料板,导料板下端与出料口无缝连接,出料口上设置有挡板,水箱一侧通过导水管与搅拌筒顶部的若干喷头连接,水箱另一侧与喷射泵连接,喷射泵与喷射管连接,喷射管另一端设置有若干喷射头,喷射头前端设置有雾化网,喷射头设置在导料板上,且喷射头与导料板垂直,搅拌筒底部设置有循环泵,循环泵两端通过导料管分别与搅拌筒底部和上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食用菌栽培料制备时,将各栽培料原料从进料口投入搅拌筒中,然后启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混合,还可以通过喷射管和喷射头向搅拌筒中喷入高速流动的水雾,雾化网的存在使得水以小水滴的形式喷入搅拌筒中,可以起到一定的混合搅拌作用,同时水雾在喷射进入时,还可以从底部带起一定的原料,再次与搅拌装置接触,进行二次搅拌混合;且还可以将原料中的水溶性物质或液体添加剂,如液体添加剂等投入水箱中溶解后形成溶液以水雾的形式喷射进入搅拌筒中,混合更加均匀,提高混合效率,也避免了液体直接倒入搅拌筒中易结球成团的问题;搅拌筒中经过搅拌的原料会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导料板下滑至导料板底部,此时可以启动循环泵将搅拌筒底部的原料经导料管重新提升至搅拌筒上部重新投入,进行多次混合搅拌,混合更加均匀;与此同时,搅拌筒内的原料可能会随着搅拌聚集在导料板和出料口上方,而此时从喷射头喷射进入的水雾可以重新带动原料扬起与搅拌装置接触进行二次搅拌,起到一定的促进搅拌作用,且搅拌筒底部的导料管和循环泵可以将原料重新投入搅拌筒中进行多次搅拌,不仅使得原料搅拌均匀,还避免了原料在导料板和搅拌筒底部聚集出现搅拌死角,使得原料的混合更加均匀。水箱还通过导水管与搅拌筒上部的喷头连接,不仅可以进行加水,还可以在搅拌完成出料后对搅拌筒进行清洗,使用十分便捷,不用额外的人工清洗,使用效果较好,便于装置的推广使用。
进一步,食用菌栽培料制备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搅拌装置、喷头、喷射泵和循环泵均与控制装置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装置整体通过控制装置进行控制运行,自动化程度较高,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节约人力物力,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控制装置为PLC控制器。
进一步,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设置在搅拌筒上方,搅拌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有搅拌杆,搅拌杆设置在搅拌筒内,搅拌杆上设置有若干搅拌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淑芳,未经赖淑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120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纤维毡用粘接剂调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面部整形软组织的剥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