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G-S变换的半航空瞬变电磁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817144.8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94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绪本;李小甲;王向鹏;高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小甲数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10 | 分类号: | G01V3/10;G01V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变换 航空 电磁 成像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基于G‑S变换的半航空瞬变电磁成像系统,包括,发射端、接收端、成像处理模块、控制模块、搭载平台、定位模块、电源模块;所述发射端、所述接收端、所述成像处理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搭载平台依次连接;所述搭载平台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定位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定位模块固定在所述搭载平台上;所述接收端与所述搭载平台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加快对于接收端数据处理的速度,提高待检测区域的电阻率分布图成像精确度,无需人工进行控制,自动化程度高,解决搭载平台续航能力不足的问题,极大延长了搭载平台的运行时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球物理电磁勘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G-S变换的半航空瞬变电磁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半航空瞬变电磁系统是一种高效的、区域性的地球物理电磁探测系统,传统的航空电磁探测多采用有人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来搭载勘探系统,不仅勘察成本高,而且平台协调复杂、安全系数要求高,难以满足市场的应用需求,近些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利用无人机平台搭载航空电磁勘探设备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相比于传统的有人机平台航空电磁系统、无人机平台具有精度高、实施方便、成本低、安全性好等优点,在地质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现有无人机半航瞬变电磁系统中无人机平台续航能力不足,自动化能力差,且成像系统中成像过程处理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G-S变换的半航空瞬变电磁成像系统,能够进行长时间续航,同时自动化程度高,且能够对于数据进行快速处理,成像过程中处理时间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系统包括:
发射端、接收端、成像处理模块、控制模块、搭载平台、定位模块、电源模块;
所述发射端、所述接收端、所述成像处理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搭载平台依次连接;
所述搭载平台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
所述定位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定位模块固定在所述搭载平台上;
所述接收端与所述搭载平台连接;
所述发射端用于生成待检测区域的初始电磁场,并基于初始电磁场生成感应电磁场;
所述接收端用于接收基于感应电磁场生成的感应电磁场数据;
所述成像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待检测区域的卫星图像,所述成像处理模块还用于对所述感应电磁场数据进行G-S变换,获取电阻率波形图,并基于所述电阻率波形图及卫星图像进行成像处理,获取待检测区域的电阻率分布图;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卫星图像进行路径规划,基于路径规划结果生成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对搭载平台进行监控;
所述搭载平台用于搭载所述接收端,所述搭载平台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进行移动;
所述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搭载平台的位置信息;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对搭载平台进行供电。
优选的,所述发射端包括发射机及激发导线;
所述发射机与所述激发导线连接;
所述发射机与所述接收端连接;
所述激发导线固定在待检测区域上;
所述发射机用于生成脉冲电流;
所述激发导线基于所述脉冲电流生成初始电磁场,并基于初始电磁场生成感应电磁场。
优选的,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机及接收线圈;
所述接收机与所述接收线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小甲数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理工大学;小甲数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171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卷帘门引导装置
- 下一篇:一种检测弧形外廓的柔韧性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