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材料韧性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819837.0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13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加华;吴迪;郑越;段桂平;鞠丽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 | 分类号: | G01N3/32;G01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周骏 |
地址: | 20003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材料 韧性 检测 装置 | ||
本公开揭示一种材料韧性的检测装置。所述材料韧性的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端部固定器,包括第一固定槽;第二端部固定器,包括第二固定槽;辅助连接器,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固定器和所述第二端部固定器之间,并且连通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以形成一试件成型槽;位移传感器,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固定器和所述第二端部固定器之间以测量试件的应变。该材料韧性的检测装置以及测试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材料在静、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整体受力分析及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韧性的检测装置以及材料韧性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浮置板轨道结构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因而被广泛地应用在轨道交通建设中。当前的浮置板轨道结构大多采取使用多块模块化的短板(长度不大于6米)在工地现场采用铰接等方式连接组成。在长时间的运营过程中,这类浮置板轨道结构在受到列车荷载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不仅容易产生疲劳破坏,而且会大大降低结构的使用寿命、进而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营。此外,多块模块化的短板之间由于采用铰接等方式连接,因此在列车荷载的作用下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容易干扰到居民区居民的生活。
为了提高浮置板轨道结构的耐久性和行车舒适性,可以采用将多个预制的板件采用湿接缝的方式连接为长型的浮置板。通常实现多个预制的板件之间湿接缝区域所使用的材料会始终处于正、负交变的应力环境。为确保该种材料在复杂应力环境下的韧性性能满足长期使用的需求,需要对材料的韧性进行检测。
然而,传统采用的弯曲韧性检测方法主要检测材料基体开裂后继续维持一定抗力的变形能力,通常用力-变形曲线下与面积有关的参数来衡量。但传统弯曲韧性检测方法仅考虑了单调受拉递增的加载方式,主要关注了试件受拉开裂后的纤维的增韧效果,忽视了试件在拉、压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纤维增韧效果,不能很好地反应材料在拉、压往复荷载作用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疲劳韧性。因此,采用传统的弯曲韧性检测方法无法对浮置板轨道结构所的湿接缝所采用的材料的韧性进行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材料韧性的检测装置以及测试方法。该材料韧性的检测装置以及测试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材料在静、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整体受力分析及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材料韧性的检测装置,所述材料韧性的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端部固定器,包括第一固定槽;第二端部固定器,包括第二固定槽;辅助连接器,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固定器和所述第二端部固定器之间,并且连通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以形成一试件成型槽;位移传感器,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固定器和所述第二端部固定器之间以测量试件的应变。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槽由靠近所述辅助连接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辅助连接器的一端的方向上,容积逐渐变大。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固定器与所述第二端部固定器的结构相同。
可选地,所述材料韧性的检测装置包括两个辅助连接器,所述两个辅助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固定器和所述第二端部固定器后限定所述试件成型槽的两侧边缘。
可选地,所述材料韧性系数为多个应变值下所述应力-应变曲线与坐标系中表示应变的水平轴之间包含的面积值之间的比值。
可选地,所述辅助连接器与所述第一端部固定器、所述第二端部固定器之间通过锚固螺栓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位移传感器通过定位螺杆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固定器和所述第二端部固定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固定器、第二端部固定器、辅助连接器选用屈服强度为1000兆帕的钢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198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网络维护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于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的预制轨顶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