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稻绿色防控用诱蛾灯有效
申请号: | 202121820555.2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36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丁朝阳;仰昕;张承启;赵乐;金飘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1/08 | 分类号: | A01M1/08;B02C18/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陆婉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绿色 防控用诱蛾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绿色防控用诱蛾灯,包括灯罩、诱虫灯和光伏供电组件;灯罩外壁开设有多个透光,灯罩下端开设有排料口;灯罩内设有风扇叶片,风扇叶片固定连接有中心轴,中心轴上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灯罩下部设有与中心轴固定连接的破碎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下端开口的灯罩、风扇叶片、破碎刀、中心轴,通过风扇叶片产生的气流将蛾虫吹向破碎刀,对蛾虫进行粉碎,然后将碎渣通过排料口排入到稻田施肥,节省电能的同时实现蛾虫碎渣的回填施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稻田防虫领域,具体是一种水稻绿色防控用诱蛾灯。
背景技术
传统的稻田用诱虫灯,通过电击网和诱虫灯对蛾虫进行吸引和电击,电击耗电较多,需要较多电力消耗,不够环保。
本申请提供一种水稻绿色防控用诱蛾灯。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稻绿色防控用诱蛾灯。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一种水稻绿色防控用诱蛾灯,包括灯罩、诱虫灯和光伏供电组件;灯罩外壁开设有多个透光孔,灯罩下端开设有排料口;灯罩内设有风扇叶片,风扇叶片固定连接有中心轴,中心轴上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灯罩下部设有与中心轴固定连接的破碎刀。
优选的,排料口内嵌套有格栅板,格栅板设有格栅孔。
优选的,破碎刀上方设有与中心轴固定连接的粉碎刀,中心轴上固定连接有上下等距分布的粉碎刀。
优选的,中心轴延伸至灯罩下方并固定连接有抛撒盘。
优选的,灯罩为下端开口的圆筒,诱虫灯与灯罩内壁固定连接,风扇叶片位于诱虫灯上方。
优选的,诱虫灯和驱动马达均通过导线依次电性连接有PLC控制器和蓄电池;光伏供电组件包括蓄电池和光伏板,光伏板通过导线依次电性连接有逆变器和蓄电池;光伏板上方固定连接有光照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通过导线与 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驱动马达外侧套设有与灯罩固定连接的动力箱,蓄电池、PLC控制器和逆变器均安装在动力箱内,光伏板通过支撑架与动力箱连接。
优选的,灯罩贯穿有安装台并与安装台固定连接,安装台下端固定连接有插杆,插杆插入到稻田内。
优选的,插杆为套筒式伸缩杆,插杆设有锁紧装置,插杆下端为尖端。
优选的,抛撒盘包括圆盘和其上固定的呈周向分布的竖直板。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下端开口的灯罩、风扇叶片、破碎刀、中心轴,通过风扇叶片产生的气流将蛾虫吹向破碎刀,对蛾虫进行粉碎,然后将碎渣通过排料口排入到稻田施肥,节省电能的同时实现蛾虫碎渣的回填施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格栅板、等距分布的粉碎刀,避免蛾虫逃逸,保证蛾虫扑杀粉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格栅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灯罩;101、透光孔;102、排料口;2、诱虫灯;3、破碎刀; 4、中心轴;5、风扇叶片;6、驱动马达;7、动力箱;8、光伏板;9、支撑架;10、蓄电池;11、PLC控制器;12、安装台;13、插杆;14、锁紧装置; 15、抛撒盘;16、格栅板;17、粉碎刀;18、光照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205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