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中泵有效
申请号: | 202121836721.8 | 申请日: | 202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95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富;庄子扬;任兵;林武仕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界泵业(浙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F04D29/44;H02K5/24;H02K7/14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周培培 |
地址: | 31752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中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中泵,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悬挂式电机晃动、噪音及影响水流效率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进水泵段、泵筒组件和出水泵段,所述泵筒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出水泵段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形成连接,所述泵筒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组件形成连接,所述泵筒组件中的泵筒的内腔中设置电机,所述泵筒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之间设置支撑座,所述电机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组件上,所述电机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其效果:在泵筒的端部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增设电机支撑座,电机为两端固定方式,减少振动、降低噪音,也不占用进水泵段中的进水通道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尤其涉及一种管中泵。
背景技术
管中泵包括进水泵段、泵筒组件和出水泵段,泵筒组件的一端与出水泵段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形成连接,泵筒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组件形成连接,泵筒组件中的泵筒的内腔中设置电机。进水泵段包括具有进水口的进水壳体,进水壳体的内腔为进水通道。第二连接组件上电机悬置通道,对应于第二连接组件的电机的端部插入电机悬置通道,并且电机的端部延伸到进水通道中,电机的端部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没有连接关系,电机的外壳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间隙配合,电机的另一端固定在在第一连接组件上。
现有的这种管中泵中的电机为一端固定另一端为悬空状态,运行过程中,受到电机运行形成的震动影响,并在水流对电机的不对称径向力的冲击下,电机容易出现振动、噪音等异常现象。而且,电机深入到进水通道中,占据部分流道空间,影响进水效率,从而影响水泵效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管中泵,在泵筒的端部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增设电机支撑座,电机的端部固定在电机支撑座上,电机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组件上,电机为两端固定方式,避免悬置,减少振动而产生噪音,也不占用进水泵段中的进水通道空间,避免水流的不对称径向力作用于电机而产生晃动、振动等情况出现,进一步减少噪音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管中泵,包括进水泵段、泵筒组件和出水泵段,所述泵筒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出水泵段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形成连接,所述泵筒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组件形成连接,所述泵筒组件中的泵筒的内腔中设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筒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之间设置支撑座,所述电机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组件上,所述电机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在泵筒的端部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增设电机支撑座,电机的端部固定在电机支撑座上,电机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组件上,电机为两端固定方式,避免悬置,减少振动而产生噪音,也不占用进水泵段中的进水通道空间,避免水流的不对称径向力作用于电机而产生晃动、振动等情况出现,进一步减少噪音产生。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电机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支撑座的中部的固定区域,所述支撑座上还设置水流通区域,所述水流通区域包围所述固定区域。电机的第二端的外端面与支撑座的外端面齐平(这里的外是朝向进水口的方向),电机不占据进水泵段内的进水通道空间。
所述水流流通区域上设置复数个水流通口,所述水流通口以所述电机的轴线为中线线呈中心分布。水流通口呈中心均匀分布,减少、甚至避免水流对电机产生不对称的径向力,减少对电机的径向冲击而晃动产生噪音。
所述固定区域设置固定装配口,所述固定装配口中可拆式固定一垫环,所述垫环的中心孔的轴线与所述电机轴线为同轴线,所述电机的端部插入所述中心孔,所述电机与所述垫环固定配合。垫环通常为具有一定弹性、耐磨性的支撑垫环,能够对电机端部起到径向、轴向限位,并对电机具有止转的作用。
所述电机的第二端的端部设置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电机的外壳的直径,所述电机的第二端的端部形成台阶结构,所述固定部的轴向尺寸与所述垫环的轴向尺寸适配。
进一步提高止转效果、并提高防晃动、窜动效果,所述固定部的外柱面呈梅花形,所述装配口的内壁面呈适配的梅花形,所述固定部上的梅花形和所述装配口上的梅花形呈阴阳插接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界泵业(浙江)有限公司,未经新界泵业(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367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